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制作板报等等。大量的实践表明,学生既有创造的源泉,又有创造的激情,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挖掘出他们的创作潜能。学生的能力也会在创作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4.教给学生创作的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方法,方法有好有差,好的方法事半功倍,差的方法事倍功半。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常造成学生事倍功半或制作的作品没有任何意义。如,学生设计网页时,文字和图片的定位,如果没有利用表格对网页进行整体的规划,操作时来回进行修改,以至事倍功半;又如制作板报时,一些学生只是把一些文字和图片拼凑在一起,制作的板报没有主题,没有任何意义。这样学生虽然学到了一些知识,掌握了一些操作方法,但缺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谈不上创造。教学中无论是让学生画画、制作通知、表格、板报等都要强调方法和过程,这也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布和应用信息的方法和过程。
例如,要让学生设计新年贺卡,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整体规划,考虑以下问题:
贺卡要表现什么主题?
为体现主题,需要选用哪些文字?哪些图片?
文字与图片的位置如何?
纸张是纵向使用还是横向使用?
这种从整体到局部,逐步细化的方法也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如果把教给学生方法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经过长期的磨练,潜移默化,学生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一种方法和能力。
5.创设环境,扩大学生的创作空间,发挥主体的创作能力
开展基于主题研究式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提供给学生创作的空间。创设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研究,完成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学生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例如,如学习制作网页站点内容时,就提前布置给学生这样一个网页作业:《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这是一个范围很大很宽的题目,对于一般情况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但是有了网络的支持,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而且有时候,越是难度大的题目,越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题目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便开始着手准备了,他们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相关的素材,或者自己完成,或者自由组合小组完成,既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协作学习的能力;他们定好自己的研究课题后,从网上获取材料,并选择有对他们的课题有价值的材料进行加工,精心组织材料,一切都有条不紊。丰富的材料,开阔的视野,使学生有的想,有的写,网页内容不仅充实,而且有深度。学生的作品在网上发表后,可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考意见,那些素未谋面的朋友和他们在网上进行交流,共同修改,既激发了兴趣,又提高了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
以上便是笔者对于学生创造力培养方法的阐述。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要让学生敢于去创新,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创设环境,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