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作者:夏襄君[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三、网络话语与思政话语的调和创新 
  首先,共享网络生活同化网络话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出现矛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网络传播的影响,网络文化已经浸透到大学生生活当中,甚至是一句日常用语。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指出:“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们要深入学生群体,就必须与时俱进尽快与现代信息结合,让自己成为一个网络人,建立与网络个人生活的广泛联系,才能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当前的校园网络媒介很多,除了传统的校园网站还有微博、QQ空间、即时聊天工具等更加个性化、私密化的网络工具,也更容易影响学生的判断力和校园舆论。面对网络环境的越来越强影响力,教师们也要充分利用公共网络媒体紧密结合现实教学,创新建设具有吸引力、高质量的思政教育博客、空间、网站等平台,才能把握思政教育的主动权。 
  其次,改变教育理念开放平等对话。传统的师生观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而现代教育特别提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创造力。学生应该拥有质疑老师的权力,参与课题讨论的热情,发表独创观点的勇气,所以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更能让学生投入到课题教学当中,最终达到以理服人,这也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教育主体话语权的真正尊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理解和尊重当前话语权转变的现实, 在权威多元化的时代中重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促进良好的沟通,搭建对等的交流平台,让学生也能够发现学习的乐趣找到自我价值。 
  最后,增强教师魅力,提高管理水平。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是赢得学生喜爱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能讲自身知识清晰的传授给学生为其所用,而且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技能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认同感。面对网络话语,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相互结合,合理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加强网络话语的正面影响,从而促进大学生的网络言行更加健康更加文明。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树立服务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心理需求,强化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效应,走进大学生的心灵世界,通过网络对话交流让自己成为大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只有温馨的人文关怀才能赢得学生的支持和尊重,达到真正的话语权的权威性效果。 
  参 考 文 献 
  [1]Stuart Hall.Representations:Cultural Representation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M].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77:44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