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用数字技术构建对外汉语网络写作的学习模式
学生介绍写作教学的总体计划和学习策略,并将由教师预先在局域网或互联网创建的论坛介绍给学生。教师可以鼓励论坛中的每位学生彼此关注,形成圈子,第一时间捕捉其他同学的言语信息做出反馈、展开交流,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主题。教师根据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及关注视角,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发放与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教师在向学生提供讨论主题的同时,将与讨论主题相关的目标词语、常用句型等一并展示给学生,鼓励其发言时使用本学期课本中新学的词汇。
3.协作学习。教师和学生约定好上网互动的时间、时长,鼓励学生由写短句开始,最终实现段落表达,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回应或质疑其他同学的看法,抑或就语言问题向其他同学求助、指出其他同学表达上的语法错误等。通过观点交锋的形式,重在培养学生充分表达思想的习惯,努力让学生把想说的说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在网络讨论时出现的问题和反馈意见及时总结和调整计划,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将讨论主题集中在学生最为敏感的话题上。每个主题以一周为周期。周期末,教师整体评估学生参与网上交流的表现, 集中讲解写作技巧和普遍性、典型性的语言问题,并鼓励学生继续下一个主题的讨论。
4.效果评价。讨论结束后,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将讨论的情况与内容整理好上交给老师。由此,学习者能够充分巩固和强化讨论时已涉及的词汇、用法,利用有关经验的同化或重组实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赖以持续下去的情况与条件。具体到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环境就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造的、提供各种学习条件以支持个性化学习,并促进学习者交流合作以完成学习任务的虚拟学习场所。”(谢舒潇、黎景培,2002)互联网能够为语言学习者提供无焦虑的写作环境,能够给予学习者最真实的交际场景及各种可理解的目标语使用实例,基于任务的实时网上互动能够加强意义的协商,激发学习者创作的兴趣。因此网络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理想中介。
三、网络写作媒介的多样性宜于学习者扩大写作视野、丰富写作内容
传播学者普遍认同,网络传播集历史上的一切传播方式: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于一身;将传统中分置于不同媒介的符号,如文字、声音、图画整合在一处。因此,利用网络载体的写作训练必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传统写作认为:写作是人类运用文字、符号进行记录、交流、传播信息的语言活动,是排除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符号的创作过程。而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写作成果已经不是单一的文字文本,而是融合了表格、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符号的多媒体文本。论坛写作时,学习者可以根据需求插入上述媒介符号作为文本内容的补充,既丰富了写作内容,又使写作过程生动、活泼起来。
另外,网络文本的超链接功能扩展了写作的内容、延伸了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所谓超链接是指包含在每一个页面中能够点击进入其他页面的链接信息,用户点击链接而跳转到它所指向的页面。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浏览相互链接的页面,拓展阅读的空间,增加写作资料的储备,进而扩大写作视野、实现完整表达。教师在向学生提供写作背景资料时,可以将资料中的语言点讲解和补充说明设置为超链接的形式,一方面不会破坏背景资料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保持了页面的整洁美观。同时,学习者也可依照语言能力的不同选择是否需要超链接的帮助,使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的学习理念落到实处。就学习者而言,超链接为汉语写作者交流思想、反馈信息提供了跳转阅读、实时交流的可能。网络文本是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没有固定的顺序,不要求读者必须按照固定的顺序阅读,因此,论坛交流过程中,学习者可以任意选择阅读的页面对任意内容进行回复,打破传统写作从文字到文字、从开头到结尾、从书面到书面的线性写作形态。
结语
现代写作理论认为,写作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是一种“发现意义的过程。”应用数字技术构建对外汉语网络写作的学习模式正是引导写作主体去传播信息、表达思想、发现意义。此种模式下的汉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角色的转变,关注学习者表情达意的逻辑思维,培养汉语书写逻辑形式。此外,教师应当培养并具备网络环境下对学习者的写作行为进行监控和评估的能力,督促学生用目的语持久参与评说与讨论,鼓励学生用已学或正在学习的词汇表达,对词不达意、内容空洞、衔接不畅的作品给出适当的意见和修改参考。
参考文献: ;
[1] 吕必松.二十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国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 李新民.构建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6,(2).
[3] 谢舒潇,黎景培. 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2002,(8).
[4] 郝红艳,张念.在穗印尼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1).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