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天、三天过去了,亨利仍然站在雪地里忏悔,丝毫没有离开的迹象。一些主教和修道院长看着亨利真诚悔过的样子,开始为他向教皇求情。
(旁白):到了第四天,教皇决定传见他。这时亨利四世眼含泪水,战战兢兢地说:“教皇陛下,我的主人,我已经认识到我的罪过,这次特地来向您忏悔,祈求您的宽恕。”(尽量讲得卑微和低声下气)
教皇的怒气还没有完全消除,他冷冷地回答:“上帝是非常宽容和慈爱的。我们曾经很友善地告诫过你,希望你不要滥用上帝给你的权力,来阻碍教会的自由。可是你不仅不感谢上帝的恩典,反而固执己见,一再分裂教会。为此,我们不得不遵奉上帝的旨意,对你进行绝罚。”(尽量讲得冷酷无情、高高在上,尤其要表现教皇的傲慢和蛮横)亨利四世听了教皇的严厉训斥,不敢争辩,只是不停地伏地痛哭。这时,教皇身边的主教和亨利身旁的贵族纷纷代亨利求情。这时,教皇才说:“看来你的忏悔是真诚的。为了上帝的慈爱,我决定让你重新回到教会的怀抱中来。但是,你必须在上帝面前立下誓词,痛改前非。”亨利四世谢过教皇的恩典,当场写了一份誓词,表示愿意遵照教皇的旨意,改正以前的过错。最后教皇说:“看在你的诚意上,我就赦免你的罪,现在我恩准你按照礼节亲吻我的手。”亨利四世于是单膝跪下,亲吻了教皇的手背后,这才带着随从离开卡诺莎城堡。
通过四五个个学生的演出,将全部学生带入到历史情境中,让他们身临其境,深刻体会到“欧洲中世纪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的大一统局面”的主题思想,继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发现”了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正如孔子所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兴趣”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来完成,以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从而使高中历史新课改真正进入全新的轨道。
三、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由之路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大胆怀疑,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核心在于一个“疑”字。质疑本身就表现为一种探索精神,蕴涵着创新。俗话说:“读书有疑,方始是学”,“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历史最关键的就在于质疑,提出问题。可以这么说,是否能提出问题,是学生能否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他们创新思维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作为历史教师,一方面要诱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培养其质疑习惯。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创造意境、制造悬念、创造一些问题情景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求索。例如:在讲述鸦片战争影响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同时,有没有给中国带来其他东西?如果没有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按其原有方式发展,有将会是怎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比较封建社会,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思路马上得到了拓展,思维在不知不觉中被打开,其创新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四、因人制宜,传授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俗话说:“授人以鱼,当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其中,传授终身受用的“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大纲规定的基础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索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有了这种能力就能随时产生思维火花,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从而使学生最终摆脱“拐杖”学会自己“走路”。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教师所提的要求。因此,要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就必须通过创造的“引导者”——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策略,提供创新的环境,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多设计些讨论题,少一些历史结论的表述;而是通过引导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创造者”——学生的创新动机,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
总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而艰巨的任务。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转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更敏捷、更完善;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艳华.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岳林.历史教学.历史教学社,2000.
[3]林建华.中学教师心理指导.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