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论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管理风格的特色与发展

论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管理风格的特色与发展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心得。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其工作通常是以经验为主,凡事从做中学,摸索前进,很多人要走过许多弯路才能获得教育的观念和掌握相关的方法。这种经验式管理一般情况下会随着班主任教龄的增加而更加完善有效,但是经验式的管理会形成固定的管理模式和僵化的管理思维,不适应时代和学生群体的变化,因此,经验式的管理应该向反思式的研究转变。 
        班主任必须学会反思。所谓反思就是指自我调整、自我建构的自省、内省能力,追求较高境界的人格品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这样,我们才能号准时代的脉搏,着眼未来,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构建良好的班级集体。班主任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思考、分析、探究自己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班主任在不断积累反思经验的同时,还得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日新月异的教育新形势下始终拥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才能保证反思的有效性。
  “学而不思则罔”,如今是“教而不思则罔”。在当今的教育事业中,“教育”与“反思”必须结合起来,对于班主任来说尤为如此。班主任管理工作既是一门领导科学,又是一门领导艺术,许多东西贵在总结、反思。反思已经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新生长点”。“吾日三省其身”,班主任工作应乐于反思,勤于反思,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在“经验+反思”中不断成长。
        2 促进班主任良好风格的形成的有效途径
        2.1 提高自我素质,面对新形势下新要求。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负有直接的教育责任。班主任工作的风格,关系着未来人才的质量。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学生之中,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助手。学生情绪波动,班主任要找他谈心;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班主任要率先垂范;学生生病住院,班主任要悉心照料……班主任的工作是如此具体而细微。只有具有务实精神,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高超的教学水平是当好班主任的必备条件。班主任课讲得精彩,打动人心,学生才会学得轻松,学有所获,自然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和敬佩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的威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来,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工作。
        班主任工作有助于推进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侧重于提升学生的人格与道德品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际上也包含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而这些,恰恰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从工作量上来看,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相加,是一加一等于二,但是从效果上来说,却是一加一大于二。
        班主任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班主任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至少要做到“五要”:一要善于学习,做一名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知识与阅历丰富的人;二要善于交流,做一名关爱生命,尊重差异,真情互动与学生共同成长提高的人;三要善于总结,做一名就事论事,勤于动笔,实践经验与理论功底丰厚的人;四要善于表达,做一名风趣幽默,言之有物,宽严公正与平和诚信的人;五要善于思考,做一名发散求异,追求高品位,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
        2.2 教育科研是促进班主任良好风格形成的的重要路径。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突出的人格力量支撑,而且需要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专业能力。班主任应该用科研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思考怎样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自己有更充裕的时间深入学生心灵,探索教育改革,进行教育实验,实现自我解放。
        班主任教育科研主要是行动研究,它包含反思与实践两方面,并且反思与工作改进同步进行。班主任的行动研究是指研究学生在班级和学校生活中的各种情况,由反思进而提高专业的理解力及技巧,从而改善班级工作实际和学生生活处境的全过程。班主任要想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就要树立教育科研意识,确立“问题即课题,教育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行动研究,将研究和实践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班级管理中边学习、边提高,真正使班级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载体。
        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飞速成长的小孩子,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处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那么作为班主任,想要管理好学生,就要在教育中要强调学生的价值,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基础上形成合适的管理风格,实施有效的管理。(本论文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子课题0908938A——27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石健壮等.教师角色观的文化审视与重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5)
2 彭规荣等.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与高校学生管理风格[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5)
3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