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摘要: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企业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提出在教学中加强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企业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011年发布的《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指出高校毕业生能力普遍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它还认为,毕业生职业能力不足问题在大学扩招后日益突出,高校对此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课题组总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解读此报告时说:“劳动力市场变化非常大,而大学对它的反应特别慢。”
实际上,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十几年前就引起了一些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1998年,法国、意大利、英国和德国的教育部部长共同发表联合宣言,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列为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而我国高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显然远远不够。该报告认为,中国高校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表现在,高等教育培养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对企业职业能力的实际需求缺乏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差异。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更多地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在招聘面试中,用人单位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工作?”“你做过什么项目吗?”等等。用人单位在对大学生进行招聘时的问题已经明确地起到了导向作用,这一导向清晰地指向了大学生在求职时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高等教育要在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行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能力和素质。这是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根本途径。
一、企业对大学生求职者的主要需求
职业能力是企业对于求职者的最主要的需求,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企业往往通过职业能力来衡量应聘者是否能够胜任该岗位。职业能力同时也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质,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人才素质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诸如经验、智商、情商方面的标准作为对职业能力的一个客观衡量尺度。
调查表明,接近100%的大学生不了解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使用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很多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