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论农村学校管理的误区与对策

论农村学校管理的误区与对策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1)选好每一位学校管理者。学校管理者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决定了整个师生团队的精神,因而在学校管理者的选拔和任用上,一定要慎之又慎,任人唯贤。既要看考察对象的业务素质管理,又要看其政治素质,切记先用人、后培养,甚至任人唯亲。
   (2)加强对管理者的管理方向教育。管理的社会属性告诉我们,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学校管理中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紧紧抓住教书育人这一关键所在,将管理过程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又红又专这一目标上,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必须让管理者有清醒的认识。
        (3)不断完善管理培训体制,进一步加大对现有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各级行政部门要从管理的高度认识管理培训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制定有力措施,将管理培训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使教育管理与教育发展相适应。
        2.建立科学务实的战略宏图
        学校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制定综合的战略意图,将远期发展规划转化为长、中、近期发展规划,再及时将近期规划分解转化为学校各学年的目标任务,并据此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构成一个全面的目标计划体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一系列的学校治理工作。
        3.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
        探究科学的学校管理模式是解决“管理者如何管理学校”这一关键性问题的策略。学校管理虽有现成的路走,但不能不顾实情照抄照搬,应采用科学有效的可行之法。
        (1)进一步完善学校民主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教职员工在学校管理中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采用目标责任一致性管理模式,既体现“人本主义”,又体现管理者的主导性,使教职工既成为管理的智慧源、生力军,又成为管理的护航者,以弥补行政管理者个人因素而导致的管理失误。
        (2)加强对学校管理的督导工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帮助和指导学校管理者进行管理,采用粗放与集中结合的管理模式,以减少管理失误的出现。
        4.开辟德育优先发展的格局
        将学生德育放在学校工作之首,这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发扬,又是当今时代“主流与非主流充斥”、“欲望与精神充斥”条件下的必然抉择。学校管理应将对学生的德育考评提到一个高度来抓,将德育再次放到教育工作的首位,要求各个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德育工作的开展。把德育当重点来抓,,就是要将德育分数放在评价和衡量学生的第一位,而学科成绩和其他只是第二位,要有专门的德育课程,对学生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环境与法制教育等。久之,学生的自律水平就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就会得到发展与进步。
        5.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指学校的教师与教师、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既要合作,又要竞争,要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手段。这对促进管理的完善有很重要的意义。竞争机制的建立是学校管理走向成熟的标志。有竞争,大家就会克制不良的行为;有竞争,教师们就会努力工作,不甘人后;因为竞争,学生就会刻苦求知、积极探究、追求真理。
        学校管理者要把激励的相关办法、举措写进工作制度,要有适当的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才能调动广大师生学习和工作的热情。
        6.树立办学的品牌理念
        21世纪。人类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困惑、抉择。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农村地区教育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站住脚。关键在品牌学校的打造。学校管理者应有品牌意识。注重学校品位的提升并形成特色。
        总之,学校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治理者只要强化民主和服务意识,革新学校的治理形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人、影响人,用科学的管理协调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 盘活农村学校的内在潜力,推进整个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管理才能有新的突破,才能在时代的潮流中焕发生机并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庚杰.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误区及对策[J].教育论坛,2007(1).
[2]陈军民.试论农村教师队伍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教育界,2011(23).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