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论农村学校管理的误区与对策

论农村学校管理的误区与对策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3)重视行政管理,而忽视民主管理。其特征是:把学校管理与学校行政管理等同起来,认为学校管理就是学校行政管理,学校行政管理就是学校管理。而完整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应当包括学校行政管理和学校民主管理两方面的内容。对民主管理作用的忽视,不但使学校管理的民主参与和监督机制受到破坏,更主要的是助长了家长制管理作风在学校工作中的蔓延,降低了学校管理与管理实施的保险系数。
        (4)生搬硬套的管理模式,使学校管理脱离实际。学习外地的管理经验本无可非议,出现这类问题的症结在于部分学校在学习别人的东西时,不是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筛选,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导致整个管理处于脱轨运行状态
        4.过程管理和细节因素
        过程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细节的重视和关注。“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一个细节可以彰显事物的全貌”——这是新时代学校管理公认的名言。但许多学校在管理中不注重细节,经常粗疏了事,使管理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死胡同。
        (1)管理目标的错位。天天高喊素质教育,但在管理过程中以应试教育为目标,使学校管理偏离了当今教育发展的方向,结果导致学校成了升学率的专营店,教师成了升学率的生产商,学生成了升学率的加工品,从而使学校管理失去其本质意义。
        (2)只注重常规管理,而忽视了各种非常规管理手段的应用。学校是知识密集型的场所,作为管理主要对象之一的教师,不但思想成熟度高,且个性各异,因此,在对其实施群体管理的同时,如不对个体实施特殊管理,取得他们对常规管理的认可和支持,调动和挖掘他们的工作潜力,就难以达到工作合力的目的,常规管理就会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
        (3)评价过程失衡。评价实际是一种价值导向,对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着催化作用。但目前农村学校管理中的评价存在严重的失衡,评价权把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评价往往是为了完成利益分配,如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等。这种以外在名利目标为导向的比较评价方式怎能公平?怎能不失衡?那么,学校管理的活力何存?出路又在何方?
        5.德育工作因素
        当今时代,经济迅猛增长和多元文化并行冲击,使得很多学生的思想受到猛烈的冲击,而教育则是主导学生“成为合格建设者”和“成为谁的建设者”这一方向性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学校大力宣传狠抓质量的今天,我们的许多做法都体现为“德育第二位”,这种做法已偏离了教育方向。
许多学校在管理中首先怕的是“出事”,领导怕的是“责任”,殊不知在我们怕这怕那的时候,更大的教育问题表现出来了,那就是学生道德的缺失或沦丧,我们提高了教学质量,保住了个别领导的地位,却失去了最宝贵的财富,于是,更多教育管理的弊端便暴露出来。
        6.社会力量因素
        学校管理还牵涉校园周边的状况。用好周边力量对学校管理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很多农村学校因受各方面工作的影响,未与家长委员会及其他社会组织联系,学校管理自行其是,久之,就会遭到一些社会力量的疏远,学校管理就得不到更多人的支持,使学校管理势单力薄。
农村学校管理中的许多问题折射出当前的教育形态,每一处管理的失误都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农村学校管理如此,实在令人担忧。
        二、解决学校管理问题的对策
        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背景,农村学校管理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1.培养精选管理者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