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野下的提升国际汉语教师素质的研究
认识和理解的能力。通过对回国的汉语志愿者教师、在校授课的国际汉语教师、回国的孔子学院专职教师等访谈了解得出,国际汉语教师在思维意识、文化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
(一)缺乏国际化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跨文化意识。
国内大部分国际汉语教师还未形成大国际汉语教师的理念,仅仅停留在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的层面,而缺乏国际化思维和正确的跨文化意识。《国际汉语教师新标准》提出国际汉语教师应尊重不同文化,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应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和策略等;应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有效解决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等。由此可见,树立国际化思维方式和培养正确的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二)缺乏扎实的语言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异域文化知识。
国际汉语教师是“适应国内外汉语教育教学环境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国内外多种汉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教学人才”,归根到底其实质是一种教学人才。然而,国际汉语教师这一群体中,大部分是“科班出身”或是专业的教授,但有部分是“半路出家”或是其他相关领域的教师,他们没有或很少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化博大精深,“班科出身”汉语教师并不一定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播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缺乏扎实的语言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异域文化知识是国际汉语教师走向专业化、高水平之路的障碍。 (三)缺乏充分的文化教育专业技能培训。
在教师培养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国际汉语教师不仅肩负着语言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肩负着文化传播的使命,可以说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是国际汉语教师开展汉语课堂的基础,而文化教学技能则是其在课堂上出色完成文化传播任务的有力支撑。国际汉语教师处于中华文化与受众的本民族文化的交叉点,必然会遇到文化冲突,如价值观念冲突、新生语言冲突、文化忌讳冲突及语言和生活习惯冲突等,这都对国际汉语教师顺利开展文化教学形成了阻碍。然而,国内的汉语教师培养,包括高校的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的培养,都偏重于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较少系统涉及汉语教师的文化教育学习,缺乏充分的文化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汉语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国际汉语教师自身素质提升对策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不断发展,国际汉语教师的素质提升问题越来越受
Tags:
上一篇:网络教学中语文教师基本素养的构建下一篇:新形势下的大学国际化发展策略探索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