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开设师范生教育名著阅读课程的必要性研究

开设师范生教育名著阅读课程的必要性研究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感悟到教育之真、善、美,使他们愿意在这项事业上坚持发展下去;其次,阅读材料应适合共同探究的学习方法,老师和学生都能提出一些真正的问题,可以起到锻炼思维的作用;最后阅读材料长度必须适中,适合学生在课堂或课余阅读。 
  二、提升指导水平,需要一个教学团队 
  笔者所在的师范学院,有多位教师开设了诸如《当代作家名篇赏析》、《西方经典作家作品赏析》、《儒学与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等与阅读有关的课程。虽然这些课程有较浓厚的“解说”性质,注重教师对原著的讲解和阐释,而较少关注学生思考和参与。但诸位教师对原著内涵的把握却有独到之处,对学生思维和境界提升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在与几位教师商议沟通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先行阅读有关文献,然后酝酿和选择问题,带着问题去旁听相关教师的课程。学生们开始还安于“旁听”的角色,逐渐就有大胆者敢于当堂向教师发问,甚至一度引起与原班学生的激烈冲突。任课教师向笔者抱怨“你的学生破坏了我原有的教学秩序,抢夺了我学生的话语权”,但同时也赞赏“你的学生确实胆子大,有想法,思路敏捷也很开阔”。 
  在经历了几次不算成功的尝试之后,却也引发了教师和学生的共鸣——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应该有所改进!目前由笔者主持,几位教师共同参与的校级研究课题《指导师范生阅读名著的行动研究》,已获得立项。所有课题组成员还自发组织阅读研讨活动,其目的:一是真正作为一个阅读者来感悟阅读的真与美;二是在研讨中思考如何驾驭“研讨”。在这一课题背景之下,必能推动阅读指导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为师范生的阅读培训打下良好理论基础。 
  三、推动名著阅读,需要学校支持 
  面向全体师范生开设的名著指导课程,往往以全校公选课的形式开放,选课的学生动辄好几十人,甚至一百多人。而以“青少年名著计划”的经验来看,要很好地组织学生发言和交流,却以三十人为最宜。笔者正于学校积极沟通,期望将教学班的人数控制在20人至30人,视选课学生的数量分班教学。另外,本课程期望分设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班,由多名教师共同进行教学。考虑到每位教师都还承担着各自的专业教学,团队越强,教学效果越好,选课学生越多,教师负担就越重。若要在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教师负担三者之间取得一个最佳平衡,确实需要管理者和教师具有高超的智慧和很好的沟通。 
  笔者的建议是: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减少专业课,增加综合实践、实验课。如师范生开设的《教育哲学》、《课堂管理》、《教师口语》等课程,完全可以与《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设为综合实践课。另一方面在教学上试行高级班指导初级班、中级班观摩高级班的方式,增加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劳动效率。这些想法和建议目前正处在实验论证阶段,期望在不远的将来能为师范生的阅读指导提供可借鉴的实践参考。 
  不论是指导教师的阅读训练、师范生的阅读训练还是中小学生的阅读训练,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整个系统,是推动整个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动力。它需要所有人参与和倾力付出,它不仅是一个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考、交流和承上启下,不断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巍.略谈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与出路[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3 
  [2]李静. 美国青少年名著计划及其对我国借鉴意义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3 
  [3]The Great Books Foundation. Our Evaluation study. Chicago: The Great Books Foundation.1993(2010-08-07). 
  [4]余小矛.与经典为伴和名著同行[J].教育研究,2007,(6):92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