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措施分析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措施分析

[作者:宋丽萍[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根据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针对高校中、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新形势、新局面,笔者有的放矢地提出几条具有可实施性的具体措施,为在大学生群体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7.3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暴力犯罪的预防与抑制作用研究》(2011C085)
  1.前言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在当代大学生中推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信仰体现了人对于自身的终极关怀,是一种有着巨大力量的精神支撑,它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则是现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1]。
  2.遵循"人本"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象毋庸置疑是大学生群体,因此我们要了解新时代下大学生的所感、所想、所思,进行的一切教育行为都应围绕当代高校大学生开展。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的是充分遵循"人本"思想,以大学生为本,尊重大学生群体独特的个性发展,根据他们的年龄段,为其个性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保证,从而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2.1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提供独立的发展空间
  在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个性化特征十分明显,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全过程中,都必须符合大学生群体的独特个性,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从每个人的不同实际出发,提出各不相同的要求,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个性受到了尊重与发展。因此,我们在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强大的包容力与影响力,进而使更多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2充分发展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大学生群体不仅拥有极强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及参与意识,还具有一定的怀疑精神与批判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时要尽可能地调动多种教育方式并发挥大学生群体自身的优势,具体措施有:遵循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思想特点,将被动的灌输转变为主动的参与,使大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题,而非机械的受教育对象;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进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取得马克思信仰教育的实际效果[2]。
  2.3适应大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