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孔繁杰[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活学活用的创新精神,寻找新的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具有现实意义。
  在我国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热点问题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问题。即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不断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等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地位、知识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学生由原来的知识容器变为学习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知识的构建者,下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一、 用信息技术创设游戏化学习环境
  由于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他们对游戏有着特别的爱好,在游戏环境中他们能欢乐地进行学习而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了漂亮的界面,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和生成,为营造学生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形象生动的游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在欢乐中掌握了知识、训练了技能、了解了方法,培养了情感,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情趣昂然。
  二、 用信息技术创设任务学习环境
  自主学习。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便是这一模式的具体做法。网络环境中有着海量的信息,师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更多的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要多,教师逐步失去以往占有信息资源的优势,不可能再依赖现成的教参把有限的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教师的任务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这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教师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探索引攀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输入关键词通过探索引攀检索到相关网页资料可能多达千百条,以此来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用信息技术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
  个性化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