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关于开启中华文化本根教育的游学之旅

关于开启中华文化本根教育的游学之旅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书,未有不欲知其为何人所著,其平生之行事若何,所处之时代若何,所学之善否若何者。此即孟子所谓知人论世也。”读万卷书学而时习之,行万里路实践出真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游学”的传统,游学活动以其特有的魅力备受古今学者文人的青睐。从游学洛邑考察周文化的孔子,到游历稷下学宫讲学的孟子荀子,从寻访人文史迹的司马迁,到游遍山川实地取材的郦道元,无不在游学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实地体验其丰富内涵。可以说,游学活动为古今学者文人成就梦想、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儒家文化寻根之旅通过实地实事的“耳濡目染”的游学活动,使参与其中的师生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之渊源有了直观认知,对儒家文化的精髓有了深切感悟,其人文情怀在“润物无声”中得到了熏陶和涵养。 
  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利用中华文化沃土中蕴藏着的丰富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资源,积极而系统地开展中华文化本根教育,是一件富有远见卓识、带有根本意义的大事。儒家文化游学活动是一种效果直观而持久的素质教育模式,是教育过程中最生动活泼而行之有效的一个环节。通过将大学生置于中华民族大的“时空观”的教育体验活动中,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人格完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知人论世”的方法可解决读其书不知其人的缺憾,其“实地实事”的特点可调剂现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其“知行合一”的性质可弥补“死读书”的弊端,其人格培养的功能可对症当今人文关怀的欠缺。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其育人智慧,有利于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本次儒家文化寻根活动主要组织者、人文社科学院院长闫笑非教授深有体会地说:“今天的很多老师,在青少年时代没有受到很好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在他们成为老师后怎么能够教育学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呢?不是不想教,是不会教。文化游学活动是给老师和学生补上这一课的最佳载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寻根之旅启程之前,每名师生都根据活动安排做好前期准备。出发前,学院编撰了《儒家文化寻根之旅手册》,作为此次寻根之旅的文化基础,人手一册。每天活动结束后,主讲《论语讲读》、《孟子讲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