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启中华文化本根教育的游学之旅
的根,不懂得、不认同中国文化就很难算是真正的中国人。弘扬根植于中华大地的文化精粹,呵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核心精神理念、核心道德信仰,应成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根基。以孔子思想为基础的儒家文化,作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积淀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群体智慧和对人生的关怀,对中华民族品格和特性的形成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作为一种文明成果,是今天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得以借鉴的宝贵遗产。石本无火,相击乃迸发灵光;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成涟漪;圣迹本属文化遗产,游学能唤醒“沉睡着的力量”。游学就是与圣贤晤面和对话,分享其思想、情感,受其智慧的启迪,获取心灵的滋养。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的鲁国,既属于那个时代,更属于他生于斯长于斯的鲁国。探究孔子和儒家文化,既要考虑其时代性特征,又要注意其地域性印痕,只有这样,对孔子和儒家文化的认识才会更客观,更接近真实。儒家文化寻根之旅以“走近孔子——探源儒家文化”为主线,通过“以学为主,学游结合,学为先导,游为延伸”的活动方式,实地实事地探访鲁国故城遗址和周公庙、孔子诞生地尼山、泗水源头泉林、曲阜孔府、孔庙、孔林以及美丽如画的泰山学院和五岳独尊的泰山,期间贯穿以学术讲座,交流讨论,对师生展开深层次的文化浸濡。活动将师生置于先师孔子亲自触摸过的山水间体验儒家思想,净化心灵,在凸现孔子及其儒家文化基本特点的同时,做到与齐鲁大地人文资源的有机结合,从而把“山水圣人”的旅游之地变成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又一课堂,使师生在游学体验的过程中,对中华文化增添了一份温情和敬意,同时体悟了生命,陶冶了情操,增长了知识,提升了境界。诚如在交流讨论中一位老师所说,“本次活动是一趟寻根之旅,一趟文化之旅,也是一趟心灵之旅,孔子一生不畏艰难,上下求索,‘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崇高人格和教化力量深深震撼着我们!亲临儒学圣地,感悟儒家文化的魅力,既是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更是对师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染。大家在游学过程中,接近中国人的精神故乡,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成功的人文教育,必“读其书,知其为人”,必“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正如余嘉锡在其《目录学发微》中所解释:“吾人读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的鲁国,既属于那个时代,更属于他生于斯长于斯的鲁国。探究孔子和儒家文化,既要考虑其时代性特征,又要注意其地域性印痕,只有这样,对孔子和儒家文化的认识才会更客观,更接近真实。儒家文化寻根之旅以“走近孔子——探源儒家文化”为主线,通过“以学为主,学游结合,学为先导,游为延伸”的活动方式,实地实事地探访鲁国故城遗址和周公庙、孔子诞生地尼山、泗水源头泉林、曲阜孔府、孔庙、孔林以及美丽如画的泰山学院和五岳独尊的泰山,期间贯穿以学术讲座,交流讨论,对师生展开深层次的文化浸濡。活动将师生置于先师孔子亲自触摸过的山水间体验儒家思想,净化心灵,在凸现孔子及其儒家文化基本特点的同时,做到与齐鲁大地人文资源的有机结合,从而把“山水圣人”的旅游之地变成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又一课堂,使师生在游学体验的过程中,对中华文化增添了一份温情和敬意,同时体悟了生命,陶冶了情操,增长了知识,提升了境界。诚如在交流讨论中一位老师所说,“本次活动是一趟寻根之旅,一趟文化之旅,也是一趟心灵之旅,孔子一生不畏艰难,上下求索,‘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崇高人格和教化力量深深震撼着我们!亲临儒学圣地,感悟儒家文化的魅力,既是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更是对师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染。大家在游学过程中,接近中国人的精神故乡,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成功的人文教育,必“读其书,知其为人”,必“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正如余嘉锡在其《目录学发微》中所解释:“吾人读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