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关于开启中华文化本根教育的游学之旅

关于开启中华文化本根教育的游学之旅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论文摘要: 中国大学一定要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所培养的学生理应具有中华文化气质和文化底蕴。利用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学沃土中蕴藏着的丰厚资源,采用学游结合、寓学于游的教育方式,积极而有效地开展中华文化本根教育,以利于大学生人格完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件富有远见并带有根本意义的大事。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儒家文化寻根之旅”为案例,对大学生游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审视,以期对完善当今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有所裨益。 
  论文关键词:文化自觉;儒学;寻根之旅;本根教育;人文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战略,发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明确提出“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的使命。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者和积极弘扬者,成为当代先进文化及文化强国的合格建设者,是当代大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大学生人文素养需要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 
  中国高等院校一定要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中国的大学生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得到熏陶和滋养。培养既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气质和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中国高等院校肩负的神圣职责。然而,长期以来,在教育实践中,由于过分看重知识教育的工具价值,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轻视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人文素养堪忧,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的人文素养也不容乐观。仅就大学生而言,有的对本民族的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和认同,对中华优秀文化缺乏起码的温情和敬意,有的则对真善美的价值缺乏执著与追求,甚至不知道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做人的道理。这种无根的教育已成为困扰当代教育的难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此灿烂辉煌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