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构建工学结合课程评价体系的原则

构建工学结合课程评价体系的原则

[作者:肖文 蔡启茂[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实践环节,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课程评价信息不仅更为真实、准确、可信,而且还可以帮助学校和老师利用课程评价的结果及时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课程方案与教学设计,使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课程更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所以行业/企业是课程评价不可缺少的评价主体。
  因此,在课程评价主体的考虑上,凡是与课程建设有关的人员都应纳入进来,作为课程评价的主体,具体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行业/企业相关人员乃至社会的代表,实现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同的评价主体站在不同的角度,出于不同的利益需要,会对同一门课程做出多维度的判断。尽量以主体的多元化、分析的多维度、信息的多层面使课程评价的结果趋向公平与合理,更好地体现各方的利益,促进课程的发展。
  2.评价方法多样化
  由于工学结合课程作为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共同实施的课程,影响的因素很多,包括了专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等内容,涉及到培养者、学生、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要把这些因素全部纳入到课程评价体系中,并将其精确量化是相当困难,也是不现实的事情。如果简单地采用对指标分配权重,依据权重进行量化打分的方法,将会使复杂的课程评价问题简单化、形式化,而仅仅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又很难让评价者克服自身主观上的差异。因此,根据发展性评价原则,如果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起来,运用等级评定制和模糊评分制,通过合理地整合,将会使评价结果更完整、更科学、更全面,更能准确地反映出工学结合课程的全部价值。相比而言,发展性评价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内容是全方位的,有助于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能,全面的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发展的评价。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轶事记录、教学观察、成长记录、个别交谈、实地调查、辩论演讲、技能比赛、制作模型等。摒弃一次性考核机制,对学生进行多次的阶段性考核,职业技能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程评价不仅包括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