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几点思考

[作者:黄杰[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开设选修课是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文章以《礼拜二午睡时刻》为例从三个侧面阐述了选修课课堂的四大属性。
  关键词:选修课;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044-02
  有的老师认识到高中语文选修课的重要意义,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由于没有经验,或是受到传统教课方式的影响,很容易将选修课变为必修课,在选修课上喧宾夺主;或者抛弃了选修课的目标和内容,没有方向没有章法地进行讲解,有的甚至为了赶任务,把选修课变成高考复习课,把选修课教材作为高考备考复习材料。一句话,选修选修,既没有学生的自选自修,也没有教师相应的怎样选和怎样修,结果是把选修课上得比必修课更粗放、更随意,因而也就更失效。这也直接导致当前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状态显得杂乱,效益不高。
  选修课的内容设置是以单元教学为主,同时每个单元还设置了专题解读,基于新课标的指导及选修课本身的规律,笔者认为可以采用 “专题引导、自主探究”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凸显学生的自主性和独创性,还让每次课的教学与单元话题结合起来,突出选修课的专题性,在学生的自主选择的前提下,实施专题探讨,最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以《礼拜二午睡时刻》为例,谈谈这种模式的特性。
  一、有利于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独创性
  选修教材的出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空间。但在高考指挥棒的巨大影响下,教学的功利性显现得尤为明显。在新课改选修材料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模拟高考解题来欣赏选文的现象,把鲜活的诗文变成硬生生的考题。学生阅读得少,自主感悟得不足,因此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是无从谈起的。
  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在谈到语文选修课教学时曾指出:阅读是关键,教师讲得再多再细,设计的活动再新再奇,如果不能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大声地读,去反复地读,那效果也不会好;题海战术是恶劣的,不可能培养出真正有语文素养的人。
  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范围不尽相同,在自主欣赏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独到见解。为了生成这样的教学场景,在导入中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让马尔克斯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它也当之无愧地成为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而马尔克斯却认为“《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认为最好的小说”,中国先锋小说家余华也认为“《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最喜欢的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