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及思考
[摘 要]适用于高中学生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关注了学生的人性化与技能性培养,有效提升了计算机教学目标,推动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实现。本文对分层教学的实施方式进行分析,并对其作用点进行简要描述。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个体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6-0181-01
信息技术作为技术课程领域的关键部分,是学生接触技术教育的向导,而高中信息技术关键性教学目标在于促使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机应用原理,把握技术技能要素,提升技术应用实践创新能力等,在其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能力层次性,以分层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目标。
一、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其他高中课程不同,其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而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实现学生信息文化、信息素养以及信息服务意识,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点,而针对于高中生知识、计算机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很多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
1、基于学生基础的分层
教学活动最终落足于学生身上,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在调查学生学习情况和短时间计算机教学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态度、表现力等层次,采取学生分层教学的方式展开教学。其中,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其中A层学生,电脑知识扎实,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够主动学习,且表现出电脑兴趣,开发潜力较大;B层学生,基础知识较好,理解能力一般,接受度中等,但是学习态度端正,具有上进行,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运用计算机技术;C层学生,电脑基础较差,理解力、操作力以及技能素质较差,而且不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对电脑并不感兴趣。在进行分层时,以动态变化为标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具体学生的层级进行灵活定位。
2、教学目标的分层化
在选定教学内容后,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在实现基础性的知识教学后,对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化划分。如在进行Excel的基本操作章节教学中,将教学目标分别设置为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包括输入数据和存盘操作、掌握窗口简介等;熟练运用Excel技能进行简单的表格制定,如工资表、成绩表等;能够运用所学的Excel理论与技能知识,自己创建表格,并对表格进行个性化更改和调整。其目标分别面向C、B、A三层学生,其中第一个要求是基本性,要求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