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对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作者:何孝崇 向焱彬[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3 改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对策
  
  国际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Education)制订的关于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所包含的内容是“医科毕业生必须具备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医学生必须懂得医疗决定和行动的各种原则,并且能够因时、因事而宜地做出必要的反映”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严格把握“入口”的质量: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把最好的学生招进医学院,同时增加医学院校学生录取的面试制度,保证医学院校的生源质量。
  3.2 努力提高在校生的“出口”质量:充分加强医科学生研究生阶段的技能训练,改变了医学研究生阶段还以教科书为主要学习素材的现象。这就需要重新确立教学方式,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并利用信息技术,强调“互动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教育模式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变成“身边的指引者”,以问题为中心、互动式、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如果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看成一个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会更高。
  3.3 建立合理的培训制度:建立住院医生培训制度,规范医学教育,不要让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一毕业就参与治疗工作,要在他们行医之前培养其严谨、专业的医疗能力,而不是靠他们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建立医学院校评估体系,让各类不同的医学院校的等级有明确划分,培养不同层次的医疗和医学研究人才。
  3.4 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医学院校要制定灵活的用人机制,让广大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后有用武之地。据国外的经验,好的教师都是那些热爱工作而且对未来保持乐观态度的人。医学院校在招生等问题上要鼓励竞争机制,避免近亲繁殖的现象,并逐渐降低师生比,提高教学质量。
  3.5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与人文社会科学有机结合:对医学院校应有管理上的长期规划,学制要固定,依法办学,走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加强医学院校学生行为医学、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教育,使治病救人真正成为医生的行医准则。
  加强农村医疗体系的建设和医生的培养,制定可性的医生下乡行医制度,让广大农民真正进入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和投入,让广大群众了解各种流行病的预防知识,逐步减少、消灭流行病的发生和发展。高等医学教育在管理体制上至今仍有诸多关系尚未理顺,教学体系的改革还会经历一些痛苦的过程。然而,随着国家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医学教育的重视,随着教育部、卫生部等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随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三方的良性互动,随着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相信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终将驶入良性发展的
  快车道。
  
  参考文献
  [1] 来茂德,郭永松.关于浙江大学面向21世纪医学教育发展的初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1):9-11
  [2] 郭永松,谭绪昌,范唯.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初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1):30-33
  [3] 张文清,张秀敏,毕光忠.面向21世纪我校医学教育改革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2):33-34
  [4] 王庭槐,潘敬运.高等医学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刍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2):46-47
  [5] 万学红,周同甫.医学生能力培养的再认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2):15-17
  [6] 陈蕾,方正.实施导师制进一步完善医学院校学分制管理.西北医学教育,2001,9(3):158-159
  [7] 谢松龄; 试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江苏高教,1999年06期; 23-27
  [8] 李情.理解医学人文教育的几个关键.[J]西北医学教育,2006,5(14)
  [9] http://houston.china-consulate.org/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