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古诗教学模式,提高诗歌学习兴趣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灿若星河的诗歌,是中国五千年文化长廊中最耀眼的艺术瑰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诗歌诵读与积累,不断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体验诗歌的美学价值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并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从而突出了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且成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传统的诗歌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学生却长期位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再加上古诗中蕴含着的遥远时代气息和特有的诗歌语言与学生之间存在隔阂,这些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诗歌成了学生最头痛的事。所以创新古诗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已迫在眉睫。
一、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拉近学生与诗歌的距离
诗歌创作往往都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之下,对人或物所产生的心境的体现。诗歌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也往往会被深深地烙上时代的痕迹。这为学生学习诗歌产生了一定的障碍。要想读懂古诗就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了解和处理。要准确把握好诗歌创作时的时代气息和作者的独特心情,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做到知人知事,从而为准确鉴赏诗歌打好基础。而完成这一学习环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最为有效的学习时空。如,我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为学生安排了实践活动,到学校图书室或通过网络查询等方式,搜集有关王维的生平材料以及当时与作品有关的“登高”等习俗的资料,并要求各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课堂上安排每个小组对自己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收获进行展示与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又提高了学生进行课堂整合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拉近了同诗歌、作品之间的距离,从而让诗歌在学生心中不再神秘,为学习古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关注学法指导,降低诗歌学习难度
读懂诗句的意思是学生学习古诗最枯燥的任务。如果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生硬的传授模式,学生不但不理解诗歌内容,而且会感到古诗学习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便会对学习研讨失去兴趣。更让人可怕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机械地背诵教师的讲稿。然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开放封闭的课堂结构,还课堂主体于学生则会大大降低诗歌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采取扩、补、留、换、调等方式解决诗歌语言为学生学习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