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当前高校教师的管理问题及对策
考评者处于对立的状态,使考评失去应有的价值。
(2)考核标准不明确。由于高校教师工作难以有效测度,无法制定一个比较客观的绩效考评标准,往往只能从有限的几个可视指标中来进行测度。现行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通常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但实际上主要是以岗位所要求的业绩量化指标为依据,没有对教师的主动性、奉献精神、合作意识等难以采用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核。由于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相对比较困难,高校教师考核指标体系除了规定教师必须完成规定的课时工作量等指标外,对教师履行教学职能的评价往往流于形式。而对教师科研方面,则通过发表论文的级别及数量、获得科研项目的级别及经费以及科研获奖等级等方面的指标来衡量教师的能力和业绩,因此考核结果不能全面公正地反映教师的全部工作。
(3)绩效考核结果存在误差。绩效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必然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由于考核的基本环节要由人去操作和判断,绩效考评的许多标准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评价者的偏差,一方面由于缺乏对评价者基本的培训,另一方面评价者的单一性和本身素质的良莠不齐,在对教师绩效的评估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不同程度地导致评价有失公允,导致评估结果缺乏可信度,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4)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绩效考核多数是一年一次,以年终考核为主。而事实上不同的绩效指标需要不同的考核周期。对于任务绩效的指标,由于考核者对被考核者在这些方面的工作效果有较清晰的记录和印象,可能需要较短的考核周期,可以及时评价和反馈工作效果,有利于及时地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教师成果绩效的考核,需要较长的周期。例如教师的科研活动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出成果,而这种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其经济或社会价值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5)对教师的绩效导向出现偏差。不少高校没有摆正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评价教师的工作,激励机制出现了导向性的偏差。高校的办学宗旨是教书育人,必须明确高校是教学基地而不是研究单位。但是近几年来,许多高校把“规模”和“名次”当成了头等大事。为了通过国家教育部的评估,在学校的工作目标上,纷纷形成了把科研成果作为评估的硬件,从而把科研工作摆到了极其不正常的位置。在教师职务聘任任期目标规定中,由于对科研成果制定了硬性的量化要求,而
(2)考核标准不明确。由于高校教师工作难以有效测度,无法制定一个比较客观的绩效考评标准,往往只能从有限的几个可视指标中来进行测度。现行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通常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但实际上主要是以岗位所要求的业绩量化指标为依据,没有对教师的主动性、奉献精神、合作意识等难以采用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核。由于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相对比较困难,高校教师考核指标体系除了规定教师必须完成规定的课时工作量等指标外,对教师履行教学职能的评价往往流于形式。而对教师科研方面,则通过发表论文的级别及数量、获得科研项目的级别及经费以及科研获奖等级等方面的指标来衡量教师的能力和业绩,因此考核结果不能全面公正地反映教师的全部工作。
(3)绩效考核结果存在误差。绩效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必然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由于考核的基本环节要由人去操作和判断,绩效考评的许多标准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评价者的偏差,一方面由于缺乏对评价者基本的培训,另一方面评价者的单一性和本身素质的良莠不齐,在对教师绩效的评估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不同程度地导致评价有失公允,导致评估结果缺乏可信度,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4)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绩效考核多数是一年一次,以年终考核为主。而事实上不同的绩效指标需要不同的考核周期。对于任务绩效的指标,由于考核者对被考核者在这些方面的工作效果有较清晰的记录和印象,可能需要较短的考核周期,可以及时评价和反馈工作效果,有利于及时地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教师成果绩效的考核,需要较长的周期。例如教师的科研活动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出成果,而这种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其经济或社会价值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5)对教师的绩效导向出现偏差。不少高校没有摆正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评价教师的工作,激励机制出现了导向性的偏差。高校的办学宗旨是教书育人,必须明确高校是教学基地而不是研究单位。但是近几年来,许多高校把“规模”和“名次”当成了头等大事。为了通过国家教育部的评估,在学校的工作目标上,纷纷形成了把科研成果作为评估的硬件,从而把科研工作摆到了极其不正常的位置。在教师职务聘任任期目标规定中,由于对科研成果制定了硬性的量化要求,而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