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管理类论文 > 公共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方向与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方向与策略研究

[作者:宋璐佳[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向再次深造,我国研究生扩招政策不断推进,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递增,2021年突破400万,人才学历的“内卷”不断加剧我国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也加剧了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二)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要求错位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培养和培育体系都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脱节。部分高校关于大学生的就业规划课程的设置不合理,理论知识较为陈旧,难以满足前沿产业发展的要求,专业设置调整难以跟上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变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新兴产业对应学科的更新安排较少,课程安排缺乏长远考虑。部分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及教育还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实践教学行之甚少,且理论教学大多是课堂教师的口述式教学,学生作为被动接收的知识容器,主动性和思考能力不断退化。此外,现在大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的教育培育体系的管理相对比较松散,学生从管理严格、压力巨大的高中阶段进入管理松散的大学阶段,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很容易因为松散的管理和自由开放的环境丧失斗志。 (三)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模糊错误 在自身职业定位和就业偏好的选择中,大学的个体价值本位的取向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逐利、逐稳和使命感欠缺三个方面。首先,从未了解市场劳动供需现状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极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不仅追求较高的工资薪水和福利待遇,还追求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和体面感。其次,受“官本位”“铁饭碗”等就业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往往以“稳定”“体面”作为找工作的重点和首要目标,加之近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大批企业倒闭,职工下岗,稳定的“铁饭碗”更受社会、家庭和大学生个人所推崇。大学生创业比重较低,且创业也多是从事餐饮、娱乐等服务型行业,缺乏依靠自身的知识优势进行创业的意识。最后,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模糊,过分关注自身关于工作性质和工作地点的需求,盲目追求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以及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寻求工作机会,使得区域就业不均衡的现象越发严重。而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大批大学生拥挤在经济发达地区势必造成发达地区的“内卷”,原本同自身条件匹配的工作机会被更优秀的人挤占,容易导致大学生就业愿望落空,心理落差较大,“待业”大学生数量增多。 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方向 (一)增强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源自美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