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实证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实证研究

[作者:奚颖 东永强 何雪薇[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的SWOT分析   (一)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的内部优势(S)   1. 责任伦理教育可利用资源充足   《史记·管晏列传中》中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在责任伦理教育开展过程中可利用资源越来越充足,这也就为责任伦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仅从高校内部资源出发,对责任伦理教育实施过程进行分析,简而言之,教师作为主体,学生是客体,课程作为介体,环境为环体。因此,教师队伍、课程设置、校园环境可以列为开展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的基本资源,也可以认为是关键。   由于高校的德育工作长久以来都摆在重要位置,责任伦理教育作为德育的核心,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责任伦理教育的教师队伍主要以“两课”教师为主,辅以辅导员队伍和班主任制度等。随着“两课”教师不断的专业化和精英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课程设置方面,“两课”始终是高校责任伦理教育的主阵地。在调查中,41.2%的学生认为教师队伍对于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方式为知识讲授,26.5%的学生认为来自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些都是充足、优质的教师资源以及坚持两课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校园环境方面,党团组织以及其他学生自发性的组织,都为责任伦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平台。在调查中,93.2%的学生认为学生社团活动中要承担集体责任和团队责任,团队的利益高于个人,可见,校园环境对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塑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在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丰富多样化的资源能够为教育的成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责任伦理教育制度导向明确   学校在责任意识的培养方面,对于大学生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相关制度导向明确,旨在“影响、规范学校教育和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生活中遵守制度要求,进而形成与制度要求相一致的内在道德品质和外在道德行为。”[3]责任伦理教育相关制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的统一。   勤工助学和奖学金作为高校最为常见的两种制度,对于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可窥见一斑。勤工助学对于家庭较为拮据的学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问题,对于其他学生则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价值,倡导大学生承担起部分生活的责任。在调查中,96.5%的大学生肯定了勤工助学制度对于责任意识的培养作用。奖学金制度则更多的是倡导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学业负责。在调查中,95.7%的学生对于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