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职业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从翻译操纵视角看约瑟夫·康拉德作品在中国的译介

从翻译操纵视角看约瑟夫·康拉德作品在中国的译介

[作者:曾湘云[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 要]采用勒菲弗尔的“操纵论”为理论框架,分析康拉德作品在中国各个时期的译介,并考察外部因素(意识形态、诗学、赞助者)对译介的影响。研究发现,三个外部因素不同程度地操控康拉德作品在中国的译介过程,其中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 词]康拉德;译介;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
作者简介:曾湘云(1988—),女,汉族,广西平南县人,硕士研究生,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人们大多从语言和文本等方面对其作品进行分析。而笔者超越文本之外,从翻译操纵的视角,分析其作品能够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得以译介的外部因素。为方便梳理,笔者探索性地将康拉德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924~1948)、停滞期(1949~1977)与发展期(1978~2012),以期为读者全面展现其译介情况。
二、勒菲弗尔的翻译操纵论
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操纵论不局限于语言和文本的传统研究模式,而强调的是翻译和文化的相互作用、文化制约翻译的方式等问题。在其所著的《翻译、改写、以及对名声的操控》一书中,他指出:“翻译是对原文的改写,所有的改写,不管目的如何,都反映了特定社会中的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以某种方式对原文的操纵……”(勒菲弗尔,1992)他认为文学系统受两个因素的操纵,一个是内部因素,即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观;一个是外部因素,即赞助人的力量。意识形态是反应特定阶级或社团的要求和利益以及特定经济形态、特定社会生活的观念体系,诗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文学手法、主题、体裁、象征、典型人物等的综合,二是文学在整体社会体系中的角色或观念。赞助人则是有“促进或者阻碍文学的阅读、写作和重写的”权力的人或者机构,例如个人或组织、宗教集团、政府部门、出版社以及报纸杂志、电视台等大众传媒机构。
三、康拉德作品在中国的译介
(一)早期译介
康拉德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始于1924年,我国学者诵虞撰文《新近去世的海洋文学家——康拉特》介绍了康拉德的生平。同年,樊仲云发表的《康拉德评传——纪念这个新死的英国伟大作家而作》,这是对康拉德评价很有价值的文章。老舍先生于1935年撰文《一个近代最伟大的境界与人格的创造者——我最爱的作家康拉德》,说明了康拉德对我国作家影响之大。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