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政治类论文 > 社会主义 > 正文阅读资讯:共享发展理念下我国推进人的城镇化的理论逻辑

共享发展理念下我国推进人的城镇化的理论逻辑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政治参与的深度与广度。高频流动也容易造成流出地和流入地对其政治参与管理的“漏洞”,农民工成为政治参与的事实上的旁观者。最后,农业转移人口难以实现文化融入。一方面,农民工和城里人存在心理隔膜。情感是联系人与人之间關系的纽带,亲疏远近是个体进行趋利避害理性选择的结果。在二元社会下,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工面对具有优越感的城里人时,就会变得更加自卑和沉默寡言,农民工和城里人的心理距离一步步拉大,心理疏远导致情感疏离,城里人对农民工更加排斥,农民工对城里人更加抵触,从而进入恶性循坏的怪圈。自卑感使得农民工的交往主要限制在老乡和同行之间,“有着相近的社会位置的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要比其位置相差大的人们之间的交往普遍些”[12],交往的狭窄又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加重了与城里人的心理隔膜。另一方面,农民工的价值观与城市现代价值存在冲突。城镇化进程中,虽然部分农民开始接受城市文明和现代思想观念,但总体上他们还是固守着植根于农耕文明的乡土文化。农村以“礼俗”和农耕文明为核心的乡土文化与城市以“法理”和工业文明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进城农民工在面对城市现代文明时往往不知所措。

4.城镇化割断了城市文脉的延续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习近平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丢掉传统文化等于割断了民族的精神命脉。[13]特色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增强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形象的必然选择,只有经过城市文化的长期浸润,城市才具有自己的特色与气质。但城镇化建设破坏了我国的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损害了城市的根与魂。首先,大拆大建破坏了历史建筑及其文化传承。由于管理者对城市发展规律和文脉传承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传统城镇化进程中“去历史,去文化”等现象较为突出。城镇化建设将历史传承和文脉延续抛诸脑后,异化为房地产化,贪大求洋、崇尚国外成为很多地方城镇化的特色,城市建设沦为国外设计师的实验场所。与建设新城和建设新房相对应的是历史建筑和城市“活化石”的消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消失的非移动性文物达4万多处。[14]人们过度关注房地产开发和产业发展,忽视了历史建筑承载的文化记忆功能,大拆大建破坏了文化的延续,抵消了文化的渗透功能。其次,旧城改造造成了历史文化景观的建设性破坏。旧城改造包括对旧建筑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