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管理类论文 > 旅游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李领娣[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2.海外实习、参访,落实国际组织交流,国际化工学结合,接轨海外就业需求。高餐大首创“三明治”教学,大一大二校内学习,大三一年业界实习,大四回校学习。许多学生选择海外实习。海外实习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新西兰、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法国、泰国、帕劳、澳门等,学生在海外实习期间,在实习导师的联系下,还可到高餐大的海外姊妹校学习,实现半工半读。大四毕业前的4月-6月,学校组织所有学生进行海外参访(International Study Visiting),为期10-12天,以欧美国家为主。 
  3.参加国际大赛。培训出类拔萃的学生参加国际大赛,各专业学生多次在国际大赛获奖,例如学生获得第四届世界面包大赛银奖及艺术竞赛奖、巴黎世界酒类大赛金牌、法国保罗伯居斯厨艺竞赛第三名、新加坡FHA厨艺挑战赛金牌、香港HOFEX及新加坡FHA竞赛3面金牌、15面银牌、28面铜牌等。 
  综上所述,高餐大把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学校国际化办学的核心,创设了国际化校园环境,与海外姊妹校、旅游组织、旅游企业等加强合作,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跨文化交际实践——海外实习、参访,参加国际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合作开发国际课程、英语教材,在内容、难度和评估标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师资,全英文授课等方式传授跨文化交际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技能;这些较为成熟和成功的做法值得大陆旅游院校学习借鉴。 
  二、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 
  在此首先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这两个概念是对等的,即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能力;以文秋芳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更高一级的概念,包含跨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两个方面。本文的研究选择将两个概念对等,正如杨盈和庄恩平指出的,“由于受了‘交际’一词的影响,不少人可能会误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侧重于语言交际方面,而忽略了它所应包含的其他要素。因此我们认为,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能力对等有利于将我们的观念从语言交际的狭隘视野中解放出来,从而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看到跨文化意识、思维能力、非语言交际及交际策略等方面的重要性[2]。” 
  根据前期研究,结合高餐大的人才培养经验,构建出当前旅游产业国际化背景下旅游人才应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图,如图1所示: 
  (一)知识 
  掌握国内外历史、地理、风俗、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知识是对旅游人才的基本要求,同时,作为旅游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旅游人才,还应熟悉国际旅游业基本规则和惯例,例如尊重游客意愿、按照国际惯例实施保险和安全制度等。高餐大通过与国际性组织、海外姊妹校共建课程,共同开发教材或引进海外原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内外旅游文化知识、旅游业基本规则和惯例的基础教育。随着知识经济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旅游人才还应争当学习型人才,不断更新、优化知识结构,紧跟产业和时代发展。 
  (二)技能 
  外语技能、人际交往技能都是必备技能,高餐大非常注重学生外语能力提高,在课程、教材、教法、毕业门槛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同时通过同仁辅导、组织主题式学习活动、参加比赛、实习参访等锻炼了人际交往技能。而旅游业服务技能,尤其是标准化旅游服务技能则是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重要领域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旅游业自1987年以来一直大力推动标准化工作,已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国际视野 
  国际视野也就是国际眼光或者国际视角,能够站在全球或更广阔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和行动。旅游人才要具备从更广阔的视角从事旅游接待的能力,主动了解来华的各国游客的文化习俗,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并对差异保有开放、包容的态度[3]。高餐大注重师生国际视野、教学国际化品质的提升,从学校顶层设计到教学、管理落实等层面处处体现出这一点。 
  (四)跨文化交际实践
    跨文化交际研究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胡文仲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并非只通过讲课就可以实现,还需要课外的配合,包括国外学习或工作[4]。”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除了必要的理论学习外,主要还得依靠交际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相关知识、技能、国际视野的运用,高餐大的做法是开展海外实习、参访、参加国际大赛等。 
  三、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行为层面上的能力,缺少实践的支撑,也就违背 
  了它的基本属性,没有生命力和应用价值[5]。”根据上述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和高雄餐旅大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实践,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层面的“理实一体”和学生层面的“知行合一”相结合的模式。教师既要教授跨文化交际理论,更要注重实践,通过情景教学、案例分析、中教外教联合上课等方式,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提供的各种跨文化实践,英语角、海外实习、参访、夏令营、交换生项目等,多实践多思考;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基本理论,例如文化模式、交际、跨文化交际、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交际策略等,然后要行动起来,将所学用于实践中,并反馈下一步的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师生协作的工程,是理实一体、知行合一的结果,其中跨文化交际实践是关键。目前国内以五星联盟为主的旅游院校正大踏步走在国际化建设的道路上,该模式的构建对于相关旅游院校提升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参考,是有关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汪胜华,黄蓉.高校国际化旅游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54-160. 
  [2]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13-21. 
  [3]马秀芹.涉外旅游人才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40-141.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6):2-8. 
  [5]张卫东,杨莉.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的构建——基于外语教育视角和实证研究方法[J].外语界,2012(2):10-18.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