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管理类论文 > 旅游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李领娣[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随着旅游产业国际化进程的深入,旅游人才有更多机会参与跨文化交际,加之旅游本身的跨文化特点,跨文化交际能力变得更加必要和重要。本文以台湾高雄餐旅大学为具体实例,通过分析旅游产业国际化背景,详细剖析高餐大在培养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系统做法,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并对框架中的四个一级指标和九个二级指标进行了详述,最后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模式。 
  【关键词】旅游产业;国际化;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 
  根据国家旅游局网站公布的2014年入境旅游市场数据统计,我国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2849.83万人次,全年“国际旅游收入”569.13亿,在外汇收入上大增,增幅高达1成,为2011年以来所未有;同时2014年中国公民出境游达1.17亿人次,出境游人数继续增加。出境游和入境游快速发展,已经和国内游一起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旅游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需要更多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国际化旅游人才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胜任相关旅游岗位,不仅要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国际旅游知识,通晓国际旅游业基本规则和惯例,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由旅游的跨文化特点决定的[1]。 
  目前国内有关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外语界,有关旅游产业国际化背景下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论文、课题、专著等科研成果数量有限。以万方数据库为信息统计源,以主题精确为“国际化”*主题精确为“旅游人才”,采取高级检索的方式,从1993-2014年进行查找,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9篇,其中有关旅游产业国际化背景下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目前检索到的资料来看,数量有限,相关论文不足10篇。 
  本文以台湾高雄餐旅大学(以下简称高餐大)为具体实例,从治校理念与实践、中外合作办学、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外语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海外实习参访等多方面,研究高餐大培养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模式;然后分析在旅游产业国际化背景下,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并得出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得出培养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式,即“理实一体、知行合一”模式。 
  一、台湾高雄餐旅大学跨文化培养旅游人才交际能力的途径分析 
  台湾高雄餐旅大学(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NKUHT)成立于1995年,是台湾唯一的公立餐旅大专院校。高餐大坚持本土扎根、国际拓伸的办学策略,专业化、企业化、人文化和国际化的“四化”治校理念,期许所培养的学生是具备专业技能、职场伦理、人文素养、管理能力及国际视野的旅游专业人才。建校短短二十年,已然蜚声海内外,其中,与同类旅游院校相比,高餐大在国际化方面走得更深、更远,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一)打造国际移动学院,营造国际化校园 
  近年来,学校管理层一直志在将高餐大打造成国际移动学院(International Mobile College),让教师走出去,学生走进来,提高师生的国际移动力,提升国际公民素养。拓增国际境外生源,参与海外教育展,行销拓展本校特色,招收300人以上境外学生。强化国际学生组织ISA(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ociation)功能,营造国际化校园。 
  (二)教学与国际接轨,注重学生国际视野的养成与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技能习得 
  1.课程建设。与海外姊妹校共建国际课程,例如与加拿大多伦多汉堡大学、澳洲Griffith大学、日本城西国际大学、日本德山大学、英国University College Birmingham等分别签立国际课程共建。与国际性组织共同研发“产学”课程,合作机构包括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及世界旅游代理协会联盟等。与海外旅游企业共同设计专业外语课程,例如《领队与导游英语会话》、《宾馆英语会话》等。 
  2.英语教材在内容、难度、评估标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教师对教材拥有诸多自主选择权,大多数教师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倾向使用国际原版教材。英语教材的难度参考欧洲标准——CEFR, 介于A2-B1。 CEFR全称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即《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框架性共同标准》,该标准以综合方式描述了下述内容:交流所必需的能力、相关的知识及技能、交流的情形与领域。从低到高将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所具备的实际交流能力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它将语言水平分为3个等级:A—基础水平、B—独立运用、C—熟练运用。通过参考CEFR,实现了英语教材在内容、难度、评估标准与国际的接轨。 
  3.教学模式之全英授课。包括国际观光学士学位学程的很多专业课程(通识课程除外),全部采取全英授课模式,目标是培育学生拥有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期望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4.以英语等级为主要参考的毕业门槛及强化英语学习的PAL项目。高餐大为学生设置了“1+3”毕业门槛,即合格的托业成绩+3个职业证照。要求应用英语系的学生托业(TOEIC)成绩750分以上(或等同之其它语言证照考试),餐旅学院和观光学院的学生550分以上,厨艺学院的学生350分以上,还要有相应的3个B类职业证照,例如行政院劳委会餐旅服务丙级技术士、华语导游及格证书、桌上型博弈游戏之发牌员证(如Black jack或Baccarat等任一种)、会议展览专业人员初级证照等;或者获得一个C类证书和一个B类证书,C类证书例如美国饭店协会(AH&LA)国际认证(例如CHS,CHE,CHDT等)、英国葡萄酒与烈酒专业证照WEST I 与WEST II、外语导游及格证书等。
  高餐大设立TA (Teachers’ Assistant教师助理或小老师)岗位,由外国留学生担任,目的是补习提升学生外文。高餐大认为,同仁(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有教师辅导难以比拟的优势,并把这种强化英语学习的项目称为Peers for Advanced Learning 100+ Project, PAL。 
  5.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除了学术职能外,大多具有业界资历及国际证照,教学品质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先进者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s)。坚持把外籍教师请进来,例如西餐厨艺系常年坚持聘请外籍厨艺大师进驻授课。鼓励教师参加国际研讨会,例如参加2013第二届亚太观光博弈发展研讨会、2014第13届APF亚太观光餐旅论坛等。 
  (三)提升学生跨文化学习,参与跨文化交际实践 
  1.推动学院与国际联盟组织、海外姊妹校合作。持续推动高餐大和国际组织合作,例如校内观光学院、餐旅学院、厨艺学院及国际学院,分別与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PATA(亚太旅游协会,世界三大旅游组织之一)、ICHRIE(创建于1946年,是旅游酒店教育界的全球峰会)、Institut Paul Bocuse(保罗·博古斯酒店与厨艺学院,法国最顶尖的餐饮厨艺学校)、Le Cordon Bleu(法国蓝带厨艺学院,1895年创建于巴黎,世界上第一所西餐与西点人才专业培训学校)及APTA(美国公共交通协会,1956年成立)等国际餐旅联盟合作,导入国际专业师资、课程及学术议题,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合作、共事能力,使师生更能掌握国际产业脉动,强化国际化产学合作。 
  与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澳洲昆士兰大学,美国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等海外姊妹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位合作及交换学生计划等。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