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通过欣赏古代山水画经典作品简析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

通过欣赏古代山水画经典作品简析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

[作者:左希文[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南朝宗炳在他的《画山水序》中指出:“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逈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弥小。”以昆仑山之大,如果距离太近看,外形也看不到,如果离开数里看,昆仑山会全部展现你的眼前。 【关键词】山水画;构图;高远法;深远法;平远法;鸟瞰式 构图是绘画艺术的一种现代专业术语,是指在有限的平面范围内即画面中,将个别的、局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形成符合艺术规律的组织结构,从而创作出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这种按艺术组织规律,并且使其形成形式美的方法就是构图。构图是一幅画的仪表,是给人第一印象之处。当构图处理给人有种吸引力时,那么才能吸引观众在你的画前停足。中国画构图有很多规律,如主次分明、跌宕取势、藏露得宜、虚实相生、疏密有致、伸缩适当、开合有序、对比和谐、参差错落、顾盼响应等。但是,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方法在遵循这些构图规律的同时,还有它独特的构图形式以及审美要求。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里提出了山水画的“三远论”:“自山下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每远每异,所谓山行步步移也,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三远法”给画家经营位置以广阔天地。画家可以在一幅画上综合交错地使用“三远法”安排形象,在长卷中更能使景物有起有伏、有隐有显,将散点透视和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散点透视给画面带来了整体上的音乐节奏感。 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中写道:“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我们欣赏山水画,也是先抬头看见高远的山峰,然后层层向下,窥见深远的山谷,转向近景林下水边,最后横向平远的沙滩小岛。远山与远景构成一幅平面空间的节奏,因为我们的视线是从上到下的流转曲直,是节奏的动感。“散点透视”这个概念,其实是由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推导出来的。 南朝宗炳在他的《画山水序》中指出:“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逈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弥小。”以昆仑山之大,如果距离太近看,外形也看不到,如果离开数里看,昆仑山会全部展现你的眼前。下面我们从中国传统经典山水作品分析山水画构图形式。 《溪山行旅图》为北宋画家范宽所作,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