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基础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浅谈幼儿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浅谈幼儿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作者:陈 悦[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数学探究活动中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本文尝试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数学探究活动中的师幼关系及教师引导幼儿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展开分析。 【关键词】有效互动;实效性;探究需求;有效应答;适宜性 探究是一个问问题、设计假设、寻找答案的过程。探究学习的概念首先由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于1961年提出,同期萨奇曼和加等人也对此进行专门研究,他们认为“探究性学习”是儿童通过自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的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从2010年至今,我园展开了数学课题《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探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的实验活动,并对幼儿“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进行了正确、全面的阐述和解读:幼儿探究学习是指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适宜探究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操作、体验、发现、自己得出结论,形成一定数概念的过程。 围绕这一课题,幼儿园课题组展开了一轮轮的教学实验研究活动,并不断总结、反思,获得教育经验,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产生这样的困惑:探究活动强调的是“幼儿自己操作、体验、发现、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只要提供给幼儿足够的利于探究的材料,幼儿就能放手操作探索。这一过程基本可以由幼儿自主完成,教师在幼儿探究学习中的作用可有可无。对于这一误解,我们不妨重新解读数学探究活动中的师幼关系。 一、解读数学探究活动中的师幼关系 数学探究活动指的是教师引导下的幼儿探究性学习,这一表述其实阐述了两方面的含义:即是教师“如何教”和幼儿“如何学”这两个问题。现代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的教学过程是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统一的过程”。数学探究性学习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其实也是教与学的过程,应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探究、关注探究实效的过程。 数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由于知识面、 经验和实际能力的局限,很难独立完成探究任务,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其劳动特点具有创造性,理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幼儿园教育纲要》也强调,“教师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当幼儿探究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当幼儿探究获得成功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面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时,教师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使探究更具有实效性。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并不单单是幼儿单边参与,而是师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