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政治类论文 > 社会主义 > 正文阅读资讯:关于尼勒克县摘掉贫困县帽子的思考

关于尼勒克县摘掉贫困县帽子的思考

[作者:郭雪芹[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内容提要]2017年尼勒克县新疆35个重点贫困县之一,要退出贫困县行列,为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在对尼勒克县脱贫人数、致贫原因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尼勒克县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脱贫建议,最终实现顺利脱贫。
[关键词]脱贫摘帽思考举措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大理论与政策命题。尼勒克是新疆35个重点贫困县之一,1986年戴上了“贫困帽”至今整整30年,当时全县贫困人口为3674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5%,目前全县贫困人口15544人,占总人口的8.2%。在2016年新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尼勒克县委书记周立新发言时表示:“如摘不掉贫困帽,就摘我的乌纱帽”。尼勒克县现已制定2年脱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到2017年尼勒克县退出贫困县行列。
一、摸清底数,切实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一是明确贫困标准,清理虚拟贫办人口,严格执行“一个坚持”(贫困人口必须坚持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2800元)和“六个不准纳入”在任村支两委等主要村干部家庭;有较好砖混结构楼房的家庭;有冰箱、空调等高档消费品或大中型农业机械、运输工具的家庭;有在异地购房或店面的家庭;人为造成田地荒芜的家庭;家庭成员中有一人以上为国家工作人员的家庭);坚决清除虚拟贫困户,主要表现为“拆户”、“拼户”、“空挂户”等。
二是摸清底数,进行动态化管理。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建档立卡,力争在动态化管理模式下实现“对象、信息、脱贫”三个精准,确保把扶贫资源瞄准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众。围绕“看人、看房、看圈、看园”的方法,进行“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和“两入户、两评议、两审核、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识别,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在对贫困人口进行识别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威宁自治县的“四看法”进行入户摸底调查评估,即:“一看房”,即通过看农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估算其贫困程度;“二看粮”,即通过看农户的土地情况和生产条件,估算其农业收入和食品支出。“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即通过看农户的劳动力状况、劳动技能掌握状况和有无病残人口,估算其务工收入和医疗支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即通过看农户在校生现状等,估算其发展潜力和教育支出。根据上述四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确定贫困程度,最终确定贫困户名单。
三是精准化识别,确保数字的准确性。采取“三会评议、三级审核、三榜公示”措施进行复核工作,即在个人自愿申请和村民小组推荐基础上,各村成立村级评议小组,分别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户主会、听证会,对申请贫困户、低保户家庭进行民主评议,分别由村委会、乡镇政府、县直相关部门对确定结果进行审核把关。各级审核名单分别在村政务公开栏、乡镇政务公开栏公示,县一级复核后进行备案,并通过部门网站、公示栏等形式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网民的监督。也可以采取“二听三查三核”的方式进行。即:一听村组干部反映,二听村民群众反映;一查贫困人口管理系统信息资料,二查贫困人口户籍信息资料,三查识别过程中的程序性资料和结果资料;一核群众反映举报强烈的登记户,二核申报家庭的资产状况和收入情况,三核特殊家庭面临困难的基本情况(因灾、因病等致贫)。公示中,按照群众举报和投诉,派遣专人深入村、队调查了解,确定户数人数。对识别出的贫困户进行复核工作,目的是确保数字的准确性,便于扎实做好贫困农户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
四是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目前,尼勒克县有4个自治区级贫困重点乡,23个重点贫困村未实现“九通、九有、九能”标准,在册建档立卡扶持对象4734户15544人,其中“西三乡”有8366名贫困人口、占贫困总人口的53.8%。通过调研及对各乡镇场摸底上报给县扶贫办的数字进行梳理,得出我县致贫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一是缺资金共3143户,占比42.35%;主要集中在喀拉苏乡1224户,加哈乡741户,克令乡455户,科蒙乡228户,胡吉台乡159户;二是因病致贫共993户,占比13.38%;主要集中在乌赞乡266 户,科蒙乡201 户,木斯乡163户、喀拉托别乡143户、喀拉苏乡44户;三是缺技术共894户,占比12.05%;主要集中在喀拉托别乡205户,木斯乡197户,尼勒克镇142户,乌赞乡88户;四是因灾致贫共771户,占比10.39%;主要集中在苏布台乡744户,喀拉苏乡17户;五是缺劳动力共716户,占比9.65%;主要集中在喀拉托别乡142户,科蒙乡109户,克令乡84户,乌赞乡63户;六是缺土地共325户,占比4.38%;主要集中在喀拉托别乡134户,马场55户,乌赞乡16户,木斯乡13户,苏布台乡13户;七是因学致贫共175户,占比2.36%,主要集中在科蒙乡75户,加哈乌拉斯台乡43户,乌赞乡20户,喀拉苏乡13户,八是因残致贫共138户,占比1.86%,主要集中在科蒙乡44户,克令乡24户,木斯乡22户,喀拉苏乡16户;九是缺水致贫共87户,占比1,17%,主要集中在加哈乌拉斯台乡74户,喀拉苏乡4户,苏布台乡4户,十是自身发展不足致贫共64户,占比0.86%,主要集中在加哈乌拉斯台乡28 户,种蜂场18 户,尼勒克镇9户。十一是交通落后致贫共42户,占比0.57% 主要集中在克令乡36户,加哈乌拉斯台乡3户,喀拉苏乡3户。
从以上数据汇总可以看出我县贫困程度仍然较深。目前,全县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特困户有121户372人;患病人口较多,仍有1673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残疾人占比大,共有残疾人551 人;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还有11279人;生活条件艰苦,还有2493户贫困户居住在偏远高寒山区,仍有2046户贫困户居住土坯房,这些都是脱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返贫因素仍然较多。另据统计,我县近五年来返贫人口为7392人,每年平均返贫近1500人。既有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富民产业培育滞后的问题,也有防灾抗灾能力弱的问题,特别是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选准路子,切实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一)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一批工程”这个总原则,切实解决贫困问题
在对脱贫人数、致贫原因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本乡、本村、本人的具体情况,拿出具体可行的脱贫举措,强化攻坚措施,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鼓励支持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等“金融理财”方式,最大限度发挥扶贫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提升“双百工程”和“155111”脱贫致富工程效益。突出以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扶贫,扶持特色餐饮、旅游商品、农牧家乐规范发展,使农家产品成为旅游商品,农家住房成为旅游客栈,真正将旅游产业培育成朝阳产业、富民产业。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通过积极争取各类移民搬迁资金、统筹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和充分发挥金融杠杆撬动作用,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有机结合方式,力促居住遍远、交通不便、有搬迁意愿的贫困群众挪出“穷窝”;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完善农牧民进城定居扶持政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做到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通过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持续实行退牧、禁牧、休牧、轮牧。大力实施资源置换战略,科学合理将25度以上陡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并创造条件增加天然草地的灌溉面积达到增草增畜,着力对“西部三乡”生态脆弱区和东部生态环境涵养区的贫困群众实施生态补偿脱贫致富。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教育经费要向贫困乡村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家庭改善上学条件,加大对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下功夫把“双语”和有针对性就业培训搞上去,立足“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技能、家家能致富”,整合各类培训资金开展分类分业分户技术培训和实践指导,在每个乡镇建立培训孵化基地搭建就业平台,促使每户掌握1至2门致富技术,进行转移就业。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通过开发扶贫与低保扶贫有效衔接,将丧失劳动力贫困户由社会保障来兜底。强化社会救助托底功能,统筹各项救助制度,实施精准特惠救助,努力实现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基础工作规范化。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完善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加大其他形式的帮扶力度和社会救助,诸如生活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资金救助、实物救助、服务救助、孤寡病残救助、失业救助和自然灾害救助等等。
(二)总结经验和做法,采取更具体的举措实现脱贫致富
一是从思想上进行脱贫转变。通过举办培训班,入户宣讲以及文化下乡等方式奏响脱贫攻坚之强音,充分激发贫困群众主体意识,由“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转变贫困群体的“等靠要”的思想,把群众思想工作贯穿始终,使扶贫脱贫过程成为争取和凝聚人心、增强“五个认同”的过程,秉持“四管齐下”、运用“五把钥匙”,坚决“去极端化”;要着重强化感恩教育,从干部唱国歌、百姓知感恩抓起,让贫困群众知道“馕和羊娃子是怎么来的”,确保贫困群众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二是持续发力——满足多样代金融要求。针对相对部分有生产能力、勤劳致富愿望的贫困户,苦于缺乏生产资金的现象,可以持续发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去年尼勒克县信用社“担保基金+脱贫攻坚贷款+财政贴息”金融扶贫模式,引导贫困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对全县贫困乡和带动贫困人口就业的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收购贫困户产品的涉农企业给予贷款利率下调一个百分点的优惠政策,并在偏远地区设立“便民金融服务站”,将助农取款服务和利安社区这一综合服务平台有机结合,让广大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取钱、转账、交付水费、电费、购买机票、火车票等结算业务,并开展金融宣传、收集农户需求信息、采集农户信用信息、上门办卡、办贷等服务,充分满足落后贫困地区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