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政治类论文 > 马列主义 > 正文阅读资讯:试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及启示

试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及启示

[作者:路 菲[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三)经济意识形态批判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秘密长期被遮蔽的状态而慢慢转向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批判,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大量学习和研究后,首先肯定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学”,与此同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虚假性是其带有资本主义的政治属性——为维护资本主义社会而把资本主义的发展当作永恒的规律看待,并论证其合理性。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代表了“最终的生产和历史的最终的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他们像黑格尔一样,抛弃了过去、关闭了将来,将现在永恒化,也就是将现在非历史化并终结了历史。
(四)文化意识形态批判
马克思的文化意识形态批判主要是对宗教及其意识形态、迷障人的生活世界的拜物教进行的批判。马克思《资本论》中以抽象到具体再返回到抽象的科学方法,剖析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何以被遮蔽,变成物与物的关系。一开始人们由“为买而卖”到“为卖而买”,交换价值俨然成为商品的自然属性表面现象使得整个世界成为物与物交换的世界,形成商品拜物教;货币出现之后,其所具有的价值代表的意义进一步蒙蔽了这一物化关系,对劳动的崇拜变成对货币的膜拜;货币在经过转换成资本之后,使得整个世界成为颠倒意义的癫狂世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马克思拆穿了资本社会的真面目,并指出作为历史阶段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的历史阶段性及其特征。
三、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哲学意义
(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提出了实践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大特征也是其理论的核心,从前的形而上学家们把实践贬低为“卑污的犹太人的活动”,他们从精神意识此类头脑的产物出发解释世界,马克思有力批判了他们,并提出了实践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基石,生产劳动是构成人的全部历史活动的基础。马克思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批判是优先于理论批判的。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根本特征就是在于它是一种实践批判的革命,它的宗旨在于实现现存世界的世界革命化,而不是仅仅诉诸理论的批判,更甚者乃至词句的批判[2]。
(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础
马克思是作为批判理论的集大成者,对黑格尔及其后继者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尽管费尔巴哈作为一名“唯物主义者”的身份批判了其他的青年黑格尔派,但却否认了社会历史性。人类现在所取得的任何成就都是由历史的发展、人自身的发展演进而来,人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解决衣食住的问题。因而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要满足这个人类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求本身、满足需求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求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求;随后就是生育和繁衍后代的人类活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是以现实社会为研究的出发点,深入历史现实维度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三)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澄明了总体性的特征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建立在对整个社会虚假的意识形态的披露与澄清,一方面,马克思站在历史发展的视野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虚伪的意识形态形式进行无情的鞭笞,另一方面,马克思在批判中描绘了一种真实的、总体的现实世界。马克思阐明了真实的现实社会中社会生产、经济结构、法律和政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的真正关系:“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3]
四、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当代启示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得到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开阔人的视界,确证了主体性的崇高地位,愈加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丰盈了人类的生活。然而我们会发现,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悖论:主体性的凸显与主体性的丧失。理性之光照耀着近代以来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除掉了蒙昧与迷信换得技术与科学的发展。令人不解的是,何以物质的丰盈并未实现人的进一步发展,相反地,人漂浮游离在意识形态的虚幻镜像之中,渐渐失去人之本性的丰富性与超越性维度。面对人类这种困境与压抑,西方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现实的批判:从卢卡奇的物化世界理论、到马尔库塞的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批判研究、再到哈贝马斯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与技术的批判,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症结:发达工业所展现的新时代的意识形态正如大军压境搬笼罩着当代人的生活。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无不纷纷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中寻找着治愈时代病症的良药,在对哲学、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批判当中,马克思早已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形成了整体性的批判,深入其存在运转的资本逻辑肌理,不仅有力地拆穿了其虚伪性、非历史性、剥削性的面目,更重要的,确立了历史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当代人的现实处境道出了历史谋划。
就当代中国而言,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是抵抗纷繁复杂的虚假的意识形态包围的有力批判武器。纵观当下,市场所确立的物质财富和金钱的主导地位,极大地助长、强化了人们的利己取向和享乐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人们精神的超越取向,尤其是社会意识的理想和信仰维度。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意味着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同时,“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马克思说过,“共产主义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是现存世界革命化。”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马克思为人类恢复人之本性提供了最伟大的理论支撑,需要当代人在不断的理论思索与艰辛实践中探寻真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73.
[2]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