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医学类论文 > 护理医学 > 正文阅读资讯:颅内感染腰大池引流护理对防管道堵塞效果体会

颅内感染腰大池引流护理对防管道堵塞效果体会

[作者:朱泉[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目的 分析颅内感染腰大池引流护理对防管道的堵塞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10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5例的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采取中心静脉导管与硬膜外麻醉导管置入方法,比较两组导管堵塞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的概率分别为20.0%与80.0%,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颅内感染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防管道堵塞情况,值得推荐采纳。 
  【关键词】防管道;堵塞;颅内感染 
  以往临床上对颅内感染患者多半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穿刺置管方案持续引流,控制患者发生感染,但是由于其导管内径较小,质地较硬,若患者的脑脊液较为混浊将可能引发不良事件,出现导管堵塞等,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更有甚者将危及到生命安全,因此,加强颅内感染患者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两种不同的置管方式进行引流护理,分析其应用效果,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择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10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疾病被确诊,医护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了疾病治疗与护理方法,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致病原因包括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 
  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5例的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男女患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0.0%(3/5)与40.0%(2/5),年龄最大的与最小的分别为65岁与22岁,中位数年龄为(42.3±5.0)岁;实验组:男女患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0.0%(3/5)与40.0%(2/5),年龄最大的与最小的分别为66岁与20岁,中位数年龄为(43.1±4.2)岁。对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统计学比较。 
  1.2 干预方法 
  常规组:采取硬膜外麻醉置管与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用药指导、严密观察病情等)方案,其中硬膜外麻醉置管方式详情如下:医护人员帮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采取间隙穿刺方法,选择穿刺部位为L2-3或者L3-4,并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给予硬膜外穿刺针进行穿刺,见脑脊液后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并连接引流瓶。 
  实验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案与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具体的置管方案为:医护人员帮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对皮肤进行消毒后进行穿刺,穿刺部位与常规组相同,回抽见脑脊液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将穿刺针拔出后沿着导引钢丝将扩张管置入,使得韧带与皮下组织得到扩张,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将留观长度设置为4-6cm之间,并对引流管妥善固定。 
  具体的护理方法为:告知患者多卧床休息,对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神经系统等进行严密的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脑脊液性状;每日保持病房内处于通风状态,进行紫外线消毒,限制每日病房人流量等;每隔2-3天更换1次敷料,防止出现逆流感染现象等。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置管时导管堵塞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均纳入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导管堵塞的发生率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当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时用P小于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的概率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下表1。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