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医学类论文 > 基础医学 > 正文阅读资讯: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作者:白茹[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糖尿病、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糖尿病患者约20%~90% 合并高血压病[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会加速动脉硬化,使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至少是单纯高血压或单纯糖尿病的2倍),并加速视网膜病变以及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其死亡风险将增加7.2倍[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机制未完全阐明。在1型糖尿病,主要与糖尿病肾病有关, 有水、钠潴留, 其后为微量白蛋白尿。在2型糖尿病, 高血压病的发生与钠潴留、血管阻力增加有关, 如高血压病发生在糖尿病之前, 多为原发性高血压;如高血压病发生在糖尿病病程中, 有几种可能: 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收缩期高血压和并发糖尿病肾病所致的高血压等。 
  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在国际糖尿病联盟(I D F)提出的糖尿病五项基本治疗中,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所有治疗的中心, 它是贯穿糖尿病治疗的主线, 是完成其它四方面治疗,即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的基础, 它涵盖糖尿病治疗的方方面面,是最终达到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保证[3]。同样,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目的是让病人积极参与二级、三级预防,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在老年患者中,往往二者合并存在,故健康教育更应值得重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对象不能再仅仅局限于患者本人,而是要扩展到患者的家属,甚至整个家庭、社区和社会。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加强沟通,达到教育目的。 
  1.健康教育方法 
  根据病人情况和教育目标的差异,我们应因人施教,采取不同的方法。集中讲座: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糖尿病、高血压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定义、临床表现、饮食知识、运动疗法、疾病治疗、并发症的防治等进行讲解,同时辅以图片、手册、模型和幻灯片等教学工具。最后组织患者互相交流,介绍经验。个别指导: 针对个别患者的疑问,耐心进行详细解答。健康教育宣传: 利用宣传栏及发放宣传资料等定期宣传糖尿病的防治知识,进行全方位宣传[4]。 
  2.健康教育内容 
  (1)心理干预 
  由于糖尿病、高血压病都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一旦诊断明确需要终身管理,病人可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 许多患者的思想负担过重,导致情绪波动,情绪变化对血糖、血压的影响非常明显,从而对糖尿病、高血压病的控制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易形成负面的影响。有些老年患者,多有抑郁、焦躁、易激动等心理特点,应深入了解病人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形成的关系,教会病人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心理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心理疏导、兴趣培养、放松疗法等心理手段,指导病人保持乐观的情绪, 使其正确对待疾病并配合治疗,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促进疾病康复[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合理膳食 
  健康教育中合理饮食是糖尿病、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对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除了向患者介绍一些营养学知识,还要让患者努力做到进食定时定量,强调食物的多样性,合理搭配,不偏食,少吃甜食,低盐、低脂饮食,尤其要限制钠盐摄入,辅以优质蛋白质、粗纤维饮食。饮食控制对远期达标和预防并发症有着战略意义。当然,饮食控制不是不吃、饿肚子,没有哪一种食物或水果是绝对不能吃的,可以少吃,控制总的热量是必要的,患者和家属及医务人员可以共同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计划,循序渐进地控制饮食。 
  (3)适量运动 
  合理、适当的运动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对于老年患者,运动中要注意适量、持续,更要注意安全。患者可根据自身喜好以及身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老年病人更要严格掌握运动指征,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 
  (4)用药指导 
  目前降糖、降压药物种类繁多,药理作用各不相同,故用药要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体医院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老年患者的降糖、降压药物。患者要定期复诊调整用药,不能擅自更换药物、停药及更改药物剂量。医生要告知患者药物服药方法及剂量,告知注意事项、禁忌症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对于老年患者,尤其要重视用药安全,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不宜过于严格,避免低血糖发生,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7.0mm o l/L,餐后2小时≤10.0m m ol/L即可;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高为主,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同时降压亦要适度,血压控制目标:<140/90mmHg[2]。 
  (5)自我监测 
  自我监测是长期、稳定、持续达标的前提。患者要学会血糖、血压的监测,主动监测血糖、血压并记录,特殊情况(饮食不当、情绪激动、病情变化等)随时监测。要想患者主动自我监测,离不开健康教育, 如要让患者知道目标血糖、血压是多少,怎样监测, 间隔多长时间等等。积极预防并发症,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就诊;对已出现的并发症积极控制,延缓进展。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