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语文课堂如何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课堂如何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

[作者:王国和[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的特殊性,讲述了其本身的不可替代性,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借鉴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明确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就需要对比不同的故事、文章、典故、概念,可以做课内-课内内容对比,也可以有一定的延伸,将眼光放在课外。重要的是通过对比寻找文化传统的异同,突显文化之作用。这种对比也可以发扬到文章形式的不同上去,让学生明白古往今来的大家写作时根据文本目的选择文体的道理,这也是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某一具体方面。

以《敬业与乐业》为例,讲这篇文章时可以结合《最苦与最乐》一起讲解。首先,两者都出自梁启超之手,其中蕴含着一些共同道理:心无旁骛专心做所要做的事情,能够“苦中作乐”,从中发现乐趣,从而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苦乐与责任是相互联系的,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这些道理被同一个人反复述说,增强了该道理深入人心的力度。教学时可以通过安排精读文本环节,对比挖掘共同的文学意涵,从而提高文化精神的渲染力,增强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的达成效果。

三.以古方今,发扬文化之精髓

值得理解与传承的文化传统是超越时间、地点的,它不仅在特定的朝代和特定的历史情境下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对当时的人们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还凭借其文化精髓、其优秀的书写结构流传下来,在今世发挥着同样振衰起敝的作用。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还应带领学生由史出发、反观现世、着眼今朝,通过古今对比,寻找文化传统适用条件的不同,以史为鉴、为我所用,在思索当今社会问题、应用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智慧的过程中,发扬中华文化之精髓。

以《三顾茅庐》为例,《三顾茅庐》讲述了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方方面面,重点体现了刘备对贤才的渴求和尊重。教师可以设置这一问题:刘备在文中是什么形象,如何评价刘备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就是让学生思考《三顾茅庐》一文的现实意义,从中引申出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文化传统。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