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古今贯通法在古代汉语文选教学中的应用

古今贯通法在古代汉语文选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江远胜[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古今,实现古为今用。“学习古代汉语,无论是为了培养阅读古籍的能力还是为了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我们都必须以‘古为今用’为原则”。[1]要想做到“古为今用”,首先就要打通古今。与古今贯通法相似的是比较法,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较法中的古今比较法强调的是古今汉语的对比,重在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异,而古今贯通法不仅要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异,更要探究古今汉语的联系以及演变的轨迹。我们不仅要知道古今汉语的差异,防止以今律古,更要寻根溯源,探究现代汉语某些语言现象之所以然。 三、古今贯通法在古代汉语文选教学中的应用我们以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第一、第二册中的文选为例,阐述古今贯通法在文选教学中的应用。1.词汇方面古代汉语文选教学,主要是词汇教学,核心是词义问题。词有本义、引申义。运用古今贯通法讲解文选中的词义,主要是梳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并与现代汉语联系起来。文选中的词,有的是使用本义,讲解时首先要考证其本义,然后说明其引申义,最后与现代汉语中一些典型的词和短语联系起来。例如,《齐晋鞌之战》:“故不能推车而及。”此处“及”为追上。及,甲骨文作“ ”,金文作“ ”,像一只手抓住一个人。《说文》:“及,逮也。从又,从人。”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及前人也。”“及”的本义为追上,引申为到、达到、做得到、比得上等,还可以用作连词和介词。汉语词汇中有很多含“及”的词和短语。例如,“及冠”指男子年满20 岁,到了成年;“及笄”指女子年满15 岁;“望尘莫及”指追赶不上;“力所能及”指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掌握了“及”的本义与常见的引申义,就更容易理解这些词和短语了。又如,《北冥有鱼》:“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此处“息”为气息。《说文》:“息,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段玉裁注:“自者,鼻也。心气必从鼻出,故从心、自。”“自”为象形字,像鼻形,本义为鼻子。“息”从自,本义为进出鼻子的气流,即气息。“息”引申为生长、增长。例如,“息壤”是传说中一种能自行生长的土壤;“息肉”是鼻腔或肠道内突起的肉质。“息”又引申为休息、停止,这在现代汉语中常见,如“歇息”“息怒”。又如,《五蠹》:“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此处“图”是地图的意思。图,繁体作“圖”。《说文》:“圖,画计难也。”所释非本义。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全编·释图》:“余依形求义,图当训地图。”[4]杨说正确。“囗”为疆域,“啚”为“鄙”之初文,所以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