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艺术类论文 > 电影电视 > 正文阅读资讯:当代生态纪录电影的镜头语言解析

当代生态纪录电影的镜头语言解析

[作者:刘丹[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影将镜头对准昆虫生活环境中的小草时,依然使用了逆光,并且有意使用了仰拍,大部分的阳光都被挡在了被拍摄物之外。在逆光之中,草和树木本身的颜色并不清晰,此时观众可以震撼地发现,他们在平日里觉得弱不禁风的小草身上看到了和树木几乎一样的轮廓和质感,也就是说,尽管对于人类来说草似乎可以随意地践踏或插拔,但是对于昆虫来说,它们就跟树木一样坚韧、笔直、挺拔,这就是“微观世界”的准则,当人们意识到这一点时,也就从宏观世界正式踏入了微观世界。
  又如在拍摄雨珠时,《微观世界》也大量使用了逆光,与草、木不同,水珠不会呈现黑黢黢的轮廓,而是会将光线反射回来,并且雨珠是呈运动状态的,于是在镜头中倾泻而下的雨水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清晰、透明,具有迷人的动感。《微观世界》同样在用这种方式来告诉观众,这些有可能令人类厌烦的雨水对于昆虫来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东西,它们就像钻石、珍珠在人类眼里一样,是晶莹剔透、弥足珍贵的。
  三、色彩的协调性
  电影之中的色彩可以分为主观色彩与客观色彩,在常规故事片之中,导演可以大量运用主观色彩,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情绪或所面临的某种状态,如红色与凶险、欲望有关,黑色与压抑、悲哀有关,等等。而在生态纪录电影之中,导演一般只能如实表现被拍摄对象本身的固有颜色,包括对方的色相、明度以及饱和度。但一来,大自然本身就具有和谐的色彩美,大自然是人类最早的色彩美学导师;二来,导演依然能够在色彩的运用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首先,导演在选材上可以从内容出发,研究在表现对象的选择上以及在拍摄过程之中的时间变更与空间跨度等,进而确定整部影片之中的色彩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整体色彩风格。例如,在《微观世界》之中,整部电影的色彩基调就必须为鲜明的绿色。由于拍摄对象为栖居于草木或生长于草木的泥土之中的昆虫,电影中充斥着大量墨绿、深绿、翠绿、浅绿等颜色,绿色是整部电影的大背景,而其他与之搭配的颜色则或鲜明,或淡雅。前者如红黑相间的瓢虫,后者如淡紫色的薰衣草、蓝紫色的牵牛花、白色的蒲公英等。绿色背景既不会压住这些动植物的原本色彩,包括草绿色的蟋蟀,也会因为绿色背景的层次感而能让观众清晰地看到,又不会在搭配中影响观众的观感,让观众感到突兀,因为在人类的潜意识之中,绿色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旺盛、蓬勃的生命力,这恰是与电影所要表现的生死轮回、忙忙碌碌的小昆虫们的生活是相契合的。从电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