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管理类论文 > 财务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基于灰色聚类法的高校内部控制评价分析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高校内部控制评价分析

[作者:董玲等[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离散,无法达到聚类期望,过少时聚类结果过于集中,不能有效反映对象间的差异。据以往学者经验,确定评价灰类数为4,且k=1、k=2、k=3、k=4分别代表内部控制绩效处于低、中等、较高、高水平,亦将指标划分为低、中等、较高、高4个灰类等级。
  (二)模型的例证分析
  为证实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以山西高校为对象进行例证分析。查阅《山西统计年鉴2016》,该省共80所普通高校,其中本科32所,专科48所,分布在太原和晋中等11个城市。为增强样本代表性,依据数据有效性、院校性质、分布地域选定样本32个(含21所本科和11所专科),用Ui(i∈{1,2,3,…,32})表示。将经过百分制转化后的数据依次代入式1至式6,结果见表2。 
    1.样本高校内部控制综合绩效的聚类结果分析
  按院校性质汇总表2,得到样本高校内部控制综合绩效等级划分结果。
  由表3可知,山西普通高校的内部控制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以上,内部控制属于高水平的本科院校成功率高达85.72%,远远高于专科院校的54.55%,在较高水平、中等水平、低水平上,本科院校的成功率却低于专科院校,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该省主管部门从整体上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与严格把控,但专科院校在实施内部控制相关政策制度中存在打折扣现象。
  2.样本高校内部控制指标绩效的聚类结果分析
  为找出高校整体内部控制弱项,将样本高校关于各指标的绩效灰类结果按较高及以上水平、中等及以下水平兩个程度合并统计,结果见表4。
  (1)单位层面控制中,仅有指标X6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的占比过半,表明大部分高校在内部控制与信息化融合方面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指标X1和指标X3在中等及以下水平中的占比均为37.5%,虽然都低于较高及以上水平占比的62.5%,但高校一般由财务部门牵头内部控制建设,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进行专门管理的较少,且短时间内仍将主要精力放在丰富内部控制手册上,忽视对关键岗位人员任职资格的考核和能力的提升,仍存在一定弊端;指标X5在中等及以下水平的占比也超过30%,说明高校的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控制也相对较弱;相比之下,指标X2和指标X4的绩效结果最好,与我国高校长期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关,“三重一大”议事决策机制逐渐完善,而高校财会部门一直是高校管理的重点部门,经过长期实践也相对健全。
  (2)业务层面控制中,仅有指标X7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的占比过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