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高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高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作者:肖玉珍[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rdquo;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让人讨厌和憎恶,因此一般的教师宁可多关心其他学生,也不愿爱一点他们,甚至都不愿与其交流。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首先要克服的障碍。如果采取任其自流甚至是逃避的态度,那将是最大的失职。反之,如果我们能将“问题学生”转变为社会的有用之材,体现的将是教育者最大的人生价值。渴望得到重视和关注,是“问题学生”最大的心理需求,对于自卑和孤独型的“问题学生”尤为重要。即便是叛逆型的学生,其种种反常表现其实也是需要得到重视和关注的一种歪曲反映。因此,要用教师的职业操守和大爱情怀直面“问题学生”,给他们比一般学生更多的重视,从生活、学习到思想状态都给予关注,让其产生被重视的感觉。多给微笑,多给帮助,多几次交谈,不失时机地或询问,或纠正,或鼓励,语言委婉亲切,让他们有受尊重感,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喜欢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委以重任,既能有效地约束他们的行为,又让他们有价值感、成功感。同时,发动班干部和其他同学主动接近和帮助他们,从正面影响他们,使其能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成长分析和行为养成。分析学生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成长过程中的优劣因素和制约因素,诊断出问题的根源,提供解决问题的对策。叛逆型“问题学生”的优点总是被淹没在错误言行中,教师一定要挖掘出其闪光点,通过肯定、激励,不断放大优点,抑制缺点;不论是哪一类的“问题学生”,其转化的关键在于行为矫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情景教学的功能,创设各种认同的情境,让“问题学生”置身于各种优化的文化环境和情景之中,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使不良的行为在预先设定的情境和标准中加以改变,促进日常行为的养成和内化,从而形成严明的礼节、规矩、禁忌、纪律和操守,通过专门布置的优化的环境来塑造情境中需要应该表现的恰当行为要求来替代原有的不良行为趋向,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主动利用新行为替代过去的不良行为,达到矫正和转化的目的。
  3.是非观重塑和认知力提高。是非观念淡薄、模糊甚至颠倒,是“问题学生”的共性。因此,正面的道德教育不可缺少。一方面,道德教育要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各学科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文化和内容,学科的首要目标是育人,因而学科教育是实施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通过课堂教育对学生实行德育渗透;另一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