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管理类论文 > 企业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当代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对策研究

当代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对策研究

[作者:尹紫薇[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七年来,我国铸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与此同时,贫富差距问题也凸显出来。为了更为有效地解决当代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应从建立贫者表达利益诉求的机制、增加贫困地区自身造血功能以及加强道德宣传促进道德分配等三方面继续着手予以解决。
  【关键词】贫富差距 利益表达 造血式帮扶 道德分配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38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而海外媒体多次使用的“中国奇迹”、“中国道路”等提法也说明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就亦被世界所认可。但与此同时有些弊端也逐渐凸显出来,“贫富差距问题”就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亟待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突出;其二,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其三,行业收入差距悬殊。为了有力解决以上问题,我国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学者们提出的对策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第一,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监督惩处机制;第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第三,强化税收调节功能,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第四,加强公共事业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究破解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有效路径,认为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继续着手予以解决。
  一、完善贫者利益表达机制
  美国学者阿尔蒙德将“利益表达”定义为:“当某个集团或个人提出一项政治要求时,政治过程就开始了,这种提出政治要求的过程称为利益表达。”[1]当然“利益”并非仅指人们的政治利益,经济、文化、法律、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利益均属于利益的范畴。利益表达对于贫者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因为贫者之所以称为“贫者”,正是由于其经济利益上处于贫穷状态。除经济利益外,一般情况下贫者处于社会底层,尽管人数众多,但由于其自身文化程度较低、组织社会化整合度较低,无论在政治、文化、法律或其他领域中均缺乏相应的利益代表,造成利益表达渠道堵塞,导致贫者利益表达诉求失效,逐渐出现“贫困——利益表达无效——愈加贫困”的怪圈。而在当代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使得中国社会处于“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结构,即低产阶级和高产阶级比重较高,中产阶级比重较低。在此基础上若再不重视贫者利益表达诉求,很容易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目前我国贫者的利益表达机制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访制度、听证制度、社会团体利益表达制度等。虽已有制度的设置,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乡镇基层政权选举、选民缺少监督和罢免代表的权利、信访部门的权威性受到质疑等。[2]
  因此本文认为还需从以下方面完善贫者利益表达机制:第一,完善制度保障。根据贫者的实际需求,健全、规范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访制度、听证制度、社会团体利益表达制度等,避免因制度设计的不全面而引起的贫者利益表达低效。此外,完善和落实社会保障制度也是维护贫者利益表达、改善贫者经济状况的重要路径。第二,促进教育公平。大多数贫者由于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无法真正高效地参与到利益表达中来,并且随着我国教育市场化的推行,教育开支占家庭总开支的比重越来越大,教育愈加成为贫者家庭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加大对贫者教育的投入,对贫者自身进行培训再教育、对贫者的子女进行教育救助或学费减免等政策。第三,发展非政府组织(NGO)。要提高贫者的组织社会化整合度,就必须建立起能够代表其利益的非政府组织,这样才能聚合贫者的力量、更有效地进行贫者利益诉求。
  二、提高贫困地区自身造血功能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贫困地区的扶助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输血式救助和造血式帮扶。输血式救助是比较常见的扶贫方式,具体办法主要是向贫困地区直接提供资金及物资等物质方面的救助,如灾难救助、低保救助等。我国在输血式救助方面已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已达1877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已达5207万人。但近年来,随着国际上救助理念的不断进步,对贫困人员救助的目的也开始发生了改变,实现了从保障被救助者的生存状况到保障被救助者的生活情况的指向性上的跨越。这种指向性上的跨越在实践中就表现为开始注重“造血式帮扶”这一救助手段,提高贫困地区的自身造血功能。所谓“自身造血”又称“内生型”的自主经济增长模式,由于贫困地区自主发展的能力属于内生变量,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事物发展的根本取决于事物的内生变量。因此,我们在对贫困地区进行救助时也应大力促进被救助者自食其力、自力更生,鼓励其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摆脱贫困。在目前我国对贫困地区的救助中,输血式救助仍处于主导性地位,有些贫困地区造血式帮扶的救助办法尚未启动,而有些启动了的地区由于此种办法不受重视而效果低下。面对这种救助形势,目前我国凸显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些贫困县过度依赖于中央政府的帮扶,并不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为讽刺的莫过于部分贫困县在被评为国家级贫困县后,竟在大屏幕上宣传“热烈祝贺××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新时期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的字样。这些问题都反映出目前在我国全面启动造血式帮扶、重视提升贫困地区自主经济增长能力的刻不容缓。
  大力发展造血式帮扶,需要从各方面进行努力。本文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要根据各贫困地区的区位因素以及地理条件的特色发展帮助其确定并发展具有其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其次,在经济资助上,除了例常的扶贫拨款外,更需要创新经济资助办法。如可以实行创新的金融扶贫办法,向贫困县的小微企业及农牧民投放小额信用贷款,帮助贫困农牧民进行创业,发展产业。最后,在教育上,需加大贫困家庭科教文化的投入。贫者之所以会产生跨代贫困,关键在于教育的缺乏。即由于贫困家庭无法承担高额的教育费用,只能选择让其子女辍学,继而导致其子女受教育水平低下、缺乏谋生能力,造成贫者的后代依旧贫困的跨代贫困现象。因此,我们亟需改善贫者的受教育状况。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参考巴西的优秀经验。巴西十分重视教育扶贫,从2001年起开始实施“奖学金计划”,即为贫困家庭中上学的孩子每月提供15雷亚尔的奖学金;同时为贫困的高中生提供奖学金,鼓励其努力学习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此外,巴西政府还规定公立大学必须留出一定的名额给贫困地区和家庭的学生等等[3],巴西这些为改善贫者教育状况而实施的有效举措都值得我国借鉴。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