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管理类论文 > 工商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教练技术对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的应用研究

教练技术对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的应用研究

[作者:沙军 周蓉[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教练技术作为一项通过完善被教练者心智模式来激发其潜能、提升工作效率的管理技术在企业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将其引进到辅导员工作能力培养中,无疑是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大创新。文章围绕构成辅导员工作能力的专业性与通用性能力,从“认识与引导”“明确目标”“选择行动方案”“开展行动”“评估与跟进”五个步骤入手,着眼于基础开发与掌握、熟练操作、深化提高三个阶段,构建了基于教练技术的循环渐进式辅导员工作能力培养模型,并探讨了教练技术在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过程中的体系化建设及应用。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能力;教练技术

教练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它是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令被教练者认识自我、清晰目标方向,并帮助被教练者不断突破思维定势,打破自我设限,实现自我超越的一种管理思维与方法。从教练角色这一角度来看,教练的角色定位常常被形象地比作“指南针”“镜子”“催化剂”“钥匙”。不难看出,这种教练对个人能力成长的引导、扶持及帮助与高校对辅导员的职业成长与发展培养途径极其契合,高校可以运用这样的技术方法,以教练的角色去帮助辅导员提升工作能力。如果将学校比作教练,辅导员是被教练者,那么高校所运用的制度体系等便是这里所说的教练技术。从教练技术的特点来看,它关注人的“信念”和“心态”,注重能力引导与培养,这与高校对辅导员人力资源的培养特色具有一致性。教练技术从以培训师为核心的模式转向以学员为核心的培训模式,特别是在实践性、体验式的能力培养过程中,更为高效地帮助被教练者找准目标、打破思维束缚、全面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而高校辅导员能力培养的目标亦是如此。从其关键要素的契合性、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来看,教练技术无疑对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这一领域具备研究的可行性。
一、基于教练技术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发展培养模式
1.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发展过程分析。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以下简称《能力标准》)文件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文件确定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从三个维度、三个等级量化了能力的具体条件,对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与提升提供了有效参考。因此,本文根据《能力标准》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划分的原则,结合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实际状况,将辅导员工作能力发展过程划分为基础开发与掌握、熟练操作、深化提高三个阶段。其中,基础开发与掌握阶段相近于《能力标准》中的初级阶段,熟练操作阶段即为中级,深化提高阶段为高级。而辅导员的核心能力、专业性能力、通用性能力培养贯穿于其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这三类工作能力均处于一种从基本掌握到熟练运用再到深入提高的过程,要做到“核心能力的有效掌握、专业性能力的深入贯通、通用性能力的协调运用”,这也是辅导员个体工作能力发展与提升的主要路线。
2.基于教练技术的循环渐进式辅导员工作能力培养模型设计。一是辅导员工作能力培养基本模型构建。结合教练技术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可构建基本的辅导员工作能力培养模型,其中,可将辅导员工作能力培养过程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认识与引导,即通过教练对话技术引导被教练者认识自身特长与需求。第二步明确目标,即帮助被教练者重新聚焦、确立目标。第三步选择行动方案,即确定目标实现的关键行为路径,制定教练计划方案。第四步开展行动,即对被教练者进行能力训练。第五步评估与跟进,对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对辅导员能力培养教练方案作进一步改进。
二是循环渐进式辅导员工作能力培养模型设计。辅导员工作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从领悟到熟练再到深化的过程,将这种发展规律引入辅导员工作能力培养模型设计中,进一步深化就形成图1所示的“自循环式能力训练+阶梯式能力发展”的辅导员工作能力培养模型,这种模式既强化了能力训练的不断改进,同时,也注重了个体能力发展的不断进化与提升,该培养模型对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提供了双重保障,更达到了一种基于长期发展视角的系统性的能力培养模式效果。

二、教练技术在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过程中的体系化建设及应用
基于教练技术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培养是一个体系化、系统性的建设过程。学校以教练角色的身份为辅导员提供个体指导,帮助其确立目标、排除现实困难、创建资源环境,陪伴辅导员完成能力训练并对其进行有效评估;辅导员作为被教练者,在教练方的帮助下逐步实现认识自我、认清目标、看清现实、促进思考、激发潜能、反复训练并最终达到目标的效果。基于教练技术的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体系建设流程如图2所示。

1.引入教练式个人能力开发理念,为辅导员工作能力发展夯实基础。一是聘用辅导员职业发展教练。高校可以通过为新进辅导员配备职业发展教练来推进个体能力发展与职业定位等指导工作。教练角色一般由经验丰富的思政教育管理者或资深辅导员担任,作为教练身份,他们需要通过教练式的沟通,与新辅导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这种“共情技术”是教练和当事人之间交流的首要基本原则。同时,个体教练在与新辅导员建立一对一的密切联系过程中,要做到深入理解对方和准确提取关键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当事人的优劣特质、发现真正的现实需求,进而引导其确立适合的发展目标。
二是设立教练技术工作室开展咨询。通过设立高校辅导员教练技术工作室,可以帮助辅导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提升自我能力。这一过程中,教练技术工作室要做的是开展咨询工作,帮助辅导员坚定目标,确认当前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这一阶段的关键是通过“聚焦技术”进行现实性检查,明确关键问题。而对于有着共同目标,但起点各不相同的被教练者,工作室教练会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提供帮助与指导。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