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职业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五年制高职文化素质校本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五年制高职文化素质校本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金之辉[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本文以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重要性的提升为背景,分析了五年制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建设的现状,从不同维度对文化素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年制高职进行文化素质校本课程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文化素质;校本课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五年制高职‘4.5+0.5’学制调整下的文化素质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批准号:ZYB51)的研究成果。
随着国家改革发展的步伐,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成为社会中日益重要的问题。2012年国家教育部成立了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此引导下,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得到新的重视。2013年开始,江苏省在中职层面落实学业水平测试,文化素质课程占据了其中的大半江山。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中,也进一步确定以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学历层次为职教的重点改革方向。调研显示,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他们首先肯定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认为对于劳动者个体来说,更高的文化素质带来了更高的岗位综合素养,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更多可能,是劳动者适应社会和岗位不断发展需要的重要保障。
一、文化素质课程的建设现状
现阶段,五年制高职院校中文化素质课程的建设状况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和形式上。课程设置方面,立足于人才培养方案,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文化素质课程仍是以传统的国家或地方课程为主,包括了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型课程,各个学校也开设了部分校本课程,多数是以培养通识能力为主,而少数差异性较大的具有一地一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则相对边缘化。与这种以文化素质为主体地位的课程同步存在的,是在校企合作的部分专业课程中融入了文化素质培养的因素,从根本上讲,它们是服务性的,并不是主体的文化素质课程,体现的是文化素质在专业与岗位发展中的重要性。课程形式方面,相对于传统而比较沉闷的课堂,文化素质提升的第二课堂则相对灵活与生动得多,前者一般是按照教学大纲,结构性上的差异性不大,后者则真正体现了目标导向,即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在某方面的文化素质应用能力,形式上包括专题讲座、社团活动、兴趣辅导班、各种各样的比赛等,但是相比较结构化建设的课程,它的体系还不完整,有时体现出随意性与功利性。
二、文化素质校本课程建设若干问题
1.课程设置问题
课程设置是课程存在与否的根本问题,这方面的问题包括:五年制高职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文化素质?素质的培养是通过原有课程还是建设新的校本课程?原有课程体系中的哪些课程需要调整?哪些课程的内容需要结构性调整?哪些课程中的哪些内容需要增删?需要补充哪些校本课程?开设这些校本课程的意义是什么?它们与原有的文化素质课程的关系是什么?在学制调整的背景下,加入了新课程后的课程体系有哪些变化?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