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艺术类论文 > 音乐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针对性研究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针对性研究

[作者:刘承晓[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定制。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音乐表演学生,定制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是提升视唱练耳教学针对性的关键。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声乐演唱的特点和需求展开。在视唱曲目选择上,增加经典的声乐作品片段,如歌剧咏叹调、艺术歌曲等,让学生在视唱过程中,不仅能提高音准和节奏把握能力,还能深入理解声乐作品的风格、情感表达以及与歌词的融合技巧。器乐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乐器的演奏特点和要求。在音准训练方面,除了常规的音程、和弦练习,还应结合乐器的音域和音色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弦乐器演奏者,要特别注重手指按弦的音准控制,通过视唱含有复杂音程和和弦的曲目,提高手指的敏感度和音准把握能力;对于管乐器演奏者,则要关注气息的运用对音准的影响,通过视唱练习,培养学生在不同气息状态下保持音准的能力。 第二,分层教学的推行。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等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有效途径。可以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层次。基础层的学生主要是那些音乐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层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理解作品的结构、和声、旋律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拓展层的学生通常具有较高的音乐天赋和学习能力,教学内容应更加注重创新性和个性化,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实践,提升音乐创新能力和表演水平。 第三,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与拓展。课时有限的问题一直是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痛点”,增加实践课程比重是提高学生视唱练耳能力和音乐表演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课程设置上,应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时间和内容,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练习。可以将实践课程分为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两个部分。课堂实践主要包括视唱练耳的实际操作练习、小组合作表演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视唱比赛、练耳测试等活动,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视唱练耳能力;还可以安排小组合作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视唱练耳所面临的问题从深层次来看主要是其教学与社会音乐发展存在不平衡,高校视唱练耳大多遵循着长期以来固定化的教学经验与方式,已经不足以应对社会对音乐人才的专业性与综合性要求,这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