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艺术类论文 > 美术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五育融合”视域下高校美育浸润实践路径探究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校美育浸润实践路径探究

[作者:Wh1010| 打印 | 关闭 ]
,激发其主动创新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的碰撞;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专业学习方面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以赛促美,加强专业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3.加强文化交叉融合,突出特色,相互浸润 鼓励各院系打破以院系或专业为单位组织活动的壁垒,在“一系一品”特色美育活动的基础上,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融合浸润,体验不同的文化特色与学风氛围,相互交流、共同提升。如以学生毕业创作展开幕式为契机,邀请音乐系师生根据毕业展主题进行创作展演,呼应主题,加强美育浸润。 (四)传美:坚持知行合一,促进知行转化 1.劳美共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传美是“五育融合”美育浸润路径的探索,也是“五育融合”成效的检验。通过融合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多样化美育浸润活动,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教育模式,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将“五育融合”的教育成果传递出去。如艺术赋能乡村手绘活动,将艺术思维与乡村发展相结合,美化乡村的同时传播艺术审美的种子,助力乡村振兴和家乡特色发展。 2.发挥学生社团组织育人优势,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发挥学生会、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的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例如通过“返家乡”“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参与到乡村建设和乡村服务中,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3.发挥网络育人功能,拓宽美育浸润渠道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优势,在润物无声中推进大众精神文明建设。如借助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等线上渠道推送课程展览、毕业创作展等内容,将其与线下展览结合,拓宽学生作业展示渠道,激发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同时让具有多种艺术创作形式的作品走进大众视野,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代入感,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对话,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其审美情感和价值认同。④ 四、结语 “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美育浸润实践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并非简单的艺术技艺和技能的提升,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和教育主客体相互配合,让师生真正认识美育所蕴藏的巨大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滋润心灵,将审美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美育与行为之美、感知之美、创新之美充分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精神境界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唐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五育融合”路径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24
Tags: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浅析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