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艺术类论文 > 美术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五育融合”视域下高校美育浸润实践路径探究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校美育浸润实践路径探究

[作者:Wh1010| 打印 | 关闭 ]
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扬全国各地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非遗传承基地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具有教育意义场所的星火之光,让美育实践基地遍地开花。 2.以师德师风为引领,提升教育者美育素养和人格魅力 提升师资队伍的审美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美育与教学融合。同时以师德师风为引领,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提升教育过程的专业美、语言美、人格美和行为美,以身示范,助力教育过程更有温度。 3.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主动创新的热情 积极整合资源,挖掘典型案例,如无私奉献的年度人物、各行各业的最美人物、身边的优秀党员等,发挥朋辈效应,鼓励学生向优秀的人看齐,体会平凡之美、奋斗之美和创新之美,塑造健康人格。 4.制定多元美育实施办法和动态评价机制,健全反馈机制 落实顶层设计主体责任,完善美育实施办法和评价机制。将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专业技能、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实践能力等纳入常态化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个人发展成长图,并进行动态调整;及时与学生本人及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形成家校社共育的教育模式,落实三全育人理念。 (二)用美:用实际行动践行美育,助力学生自身发展与提升 1.从点滴小事做起,以美养德,展现良好风貌 从学生日常教育出发,用文明习惯滋养校园之美。从教室到操场,从学习到生活,将传统美德与文明自律浸润在校园的角角落落,用实际行动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展现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 2.打造“课堂 + 美育”模式,真题真做,实现多维度 的美育浸润 发掘身边美育资源并进行归纳整理,融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乡村振兴与地域文化等内容,让学生“真题真做”。如将河东文化、非遗文化及盐池文化等美育资源与课程大纲、作业展示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接轨,不断创新,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创美:激发学生创新潜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以创作展和艺术展演等活动为载体,推进美育常态化 以书画展、作业展、设计比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廉洁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融入到创作中,引导学生在艺术中表达情感、激发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如纪念一·二九运动书画展,以绘画、剪纸、书法等方式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抒发缅怀革命先烈的情怀,坚定爱国主义信念。 2.以专业类学科竞赛为抓手,以赛促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专业的学科竞赛
Tags: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浅析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