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高校美育浸润实践路径探究
讲座的方式进行理论教育与传输,而美育的浸润与融入丰富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形式和手段,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到现场,真切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丰富实践内容,落实知行转化
美育浸润实践是大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纽带,是理论与实践的转化,在与社会接轨的同时积累经验;在发扬
吃苦耐劳与志愿服务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二、美育浸润实践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一)美育资源零散不成体系
高校越来越重视美育的实践,但缺乏对美育理论与美育资源的系统整合。部分高校只注重校园及课堂本身所具有的思政育人功能,忽略了博物馆、纪念馆等富有强大文化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教育场所,难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价值和探索兴趣。
(二)部分教育者审美素养有待提升
教育者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浸润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审美能力影响着育人效果。其一,部分教育者教育方法陈旧,内容枯燥乏味,缺乏艺术美、情感美以及生活美的教学技巧融入,导致很多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具体情境相结合,无法产生情感共鸣;其二,部分教育者未重视日常教学中语言美和行为美对学生的影响力,忽视了言传身教的浸润作用。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融入不足
部分高校以美育人实践过程中,片面的将美育理解为艺术教育和技能提升,把“美”和“育”简单的叠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较薄弱,缺乏系统性,活动与内容呈现两张皮的状态,缺少内容和灵魂。
(四)美育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反馈不闭环
目前各高校对美育浸润实践进行了很多尝试,但是部分高校评价体系仅侧重对智育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缺乏对学生本人及家长的评价反馈,难以做到知己知彼、及时改进,三全育人成效甚微。
三、“五育融合”视域下美育浸润实践路径探究
以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教育理念为引领,探索出学美、用美、创美和传美四美并进的实践路径,将以美育人理念润物无声地融入到校园活动及校内外实践各个环节,真正将形式美育发展到实质美育。
(一)学美:建构美育框架,提升审美主客体的审美感知力
1.充分发挥校内外环境和文化育人功能,营造美育环境
充分发挥校内外精神文化载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如通过宿舍文化节、手绘井盖美校园、以美润心心理健康系列活动等,
Tags: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浅析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想象力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