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现当代文学 > 正文阅读资讯:再现与重构:群众文化传播实践中红色情景剧的叙事策略

再现与重构:群众文化传播实践中红色情景剧的叙事策略

[作者:刘欣[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红色情景剧作为群众文化传播的载体,通过历史再现与记忆重构的双重机制,在新时代语境下实现了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本文以文化记忆理论为框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红色情景剧如何通过文本书写、符号转译、情感动员与参与式叙事等策略,在再现革命历史的同时重构其当代价值。 一、时代背景下的历史阐释与书写 红色情景剧的兴起主要根植于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生态的深层变迁。在全球化与本土文化认同的碰撞中,文化自信的提升促进了主旋律作品的创新。红色情景剧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弘扬了红色文化,而且促进其发展,有助于彰显文化自信,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红色情景剧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得到了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引导,为其兴起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红色情景剧的兴起本质上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适应新媒体语境的创造性转化。中国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需要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将这些历史记忆传承给下一代。 二、历史再现逻辑与文化记忆理论 文化记忆理论(CulturalMemoryTheory)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跨学科理论,主要研究集体如何通过文化形式,如仪式、文本、图像、纪念碑等保存和传递历史记忆,以及这些记忆如何塑造群体认同和文化传承。与个人记忆不同,文化记忆是跨越代际的,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连续性,赋予历史事件以意义。通过共同的记忆,帮助群体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红色情景剧在群众文化中的广泛传播是对文化记忆理论的深度阐释和实践。 情景剧与文化记忆的关系,可以从历史再现、记忆建构与社会动员层面找到关联 历史再现方面,在忠于历史真相的前提下,情景剧的剧情、人物、场景等核心创作素材来源于对保存历史事件记忆的媒介与载体。通过对史料的再加工,从对叙事结构、对话模式等内容的“重构”,形成丰富立体的表现形式,保存和传递历史记忆,让这些历史记忆塑造群体认同、国家建构并传承文化。红色情景剧通过舞台表演、台词设计、音乐渲染等方式,将革命历史“固化”为可重复体验的文化符号,使观众在沉浸式观演中产生情感共鸣,强化对红色记忆的认同。情景剧对承载历史的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及阐释,在传递历史的同时,实现相应的文化功能。 记忆重构方面,文化记忆并非对历史的客观再现,而是基于当下需求的选择性重构。红色情景剧往往通过英雄叙事、苦难叙事等模式,将革命历史塑造为更具实用性的话语资源,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例如,通过
Tags: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骆驼祥子》与《童年》的异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