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成本管控背景下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
大于1.2,将相应提高绩效工资基数;在计算员工绩效工资时,应该按照员工超出预定标准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给予相应的补偿,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回报率。对于实行定额的技能人员,则要事先制定科学、合理、与本企业相适应的定额标准,并根据企业的工资制度和地区工资水平确定定额费率,才能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才能有效激发技能人员的工作热情。
第三,工龄补贴。工龄补贴是指员工按在单位服务年限长短计算的劳动报酬,它反映了员工为单位所作出的累计贡献而获得的报酬。它的作用是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一定程度上对留住老员工有较好的作用,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第四,当期贡献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年度或季度)按照员工对企业所作贡献的大小,包括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或在工作中为企业解决了某种突出问题等,通过一定的考评机制,对符合要求的员工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这种奖金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贡献精神,鼓励员工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促进企业持续向好向上地发展。
4.2 综合考评机制
为考核员工完成工作的情况,评价员工绩效和工作能力,企业应该运用一定的方法去帮助员工在实现工作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进而使企业的经营能力得到充分的改进和提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公正和公平的综合考评机制。
第一,构建绩效表现评价机构。企业业绩评估是一件较为系统化和烦琐的工作,它不仅包括绩效考核中的实际绩效与设定标准的对比确定,还包括绩效考核前的绩效标准、指标的设定以及员工绩效数据的收集,最后还需要对绩效考核后的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和修正,所以企业内部需要建立专门的绩效考评机构,保证绩效考核的顺利开展。
第二,提炼激励效应,科学选择评价指标。有效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的动力。考评结果的运用能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键要看考评机制是否具有科学性、公平性和公正性,考评的过程管理和考评方法的选择很重要。在完善企业核算体系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量化指标,减少主观定性指标。同时要将评价结果与员工的薪资报酬、职级升降等挂钩。把综合考评结果和员工的绩效工资和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让员工有动力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三,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及时了解员工的反馈情况,并对其进行持续的优化和改进。不管是在绩效实施和管理,还是在绩效
Tags: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基于供应链权力结构的绿色技术与区块链采用策略研究 认领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