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成本管控背景下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
1 引言
随着科技进步与创新生产力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重点主要从利用先进的生产资料逐步转向提升员工素质,优化员工结构,挖掘员工潜力为突破口,构建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企业对员工进行激励的目的,是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通过调动各层级员工的工作热情,让他们的工作潜能得以最大限度激发出来,进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效能,保证企业整体能够高效运作。不论是面对市场经济的企业,还是体制内目标价格管控下的企业,成本管控都同样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推动,将其与职工的业绩评价紧密地联系起来,实行一种积极而又有效的激励制度,可以在竞争中占据先机,实现快速发展。因此,在严格的目标价格管控形势下,企业必须要构建一个基于成本控制的科学、合理的企业激励体系,将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而将成本控制和企业的激励体系相融合,激发职工主动降低成本的动力,提升职工的工作效能,实现企业的高效运作和利益最大化,是目前体制内企业,特别是地处欠发达地区的部分企业的迫切需要。
2 内部成本管控的企业激励原则
2.1 多层次激励原则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员工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多元化的,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物资需求是员工需求的初期基层阶段,一旦员工的基层需求得到了满足,物质激励的边际效应将逐渐消失,员工对于晋升、培训、挑战性工作等更高的期望也会随之提高。在此背景下,为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需要对员工进行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分别是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内、外动力,这两种动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程度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物质激励能保持员工积极性的稳定性,而精神激励则能长期保持工作激情。二者互为补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激励体系。因此,要根据多级激励原则,以成本控制为基础,建立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的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的员工需要和需求水平,采用合适的激励手段,使激励效果最大化。
2.2 奖惩相结合的原则
部分管理理论认为,激励就是要多表扬、多鼓励、多尝试,“以赏为导”。这种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做“加法”,也就是给表现优异的员工奖励以激发他们的潜力。而我们东方文化,从小就被灌输着惩罚的观念,一旦犯了错误,就要受到严惩。所以,“减法”更适合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
“加法
Tags: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基于供应链权力结构的绿色技术与区块链采用策略研究 认领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