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财务风险规避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将面临来自不同领域的财务风险,需要企业通过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来加以防范,通过预测与分析,帮助企业管理层提前了解到潜在财务风险。一是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前,企业财务人员应深入业务部门,根据内部控制岗位分工流程图,对每个岗位潜在的风险点逐一排查与分析,为制定财务预警指标提供基础。同时,财务人员在制定财务预警指标前,也应参考以往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内部与外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将风险容易出现的地方纳入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当中。二是财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应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及财务共享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对企业各业务部门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生产经营活动及会计核算等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尤其是通过信息化对触碰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红线的线索向管理层进行报警,提醒企业管理层及时采取措施来防范财务风险。三是强化资金的管理与配置,使企业资金链充足、顺畅。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等工作的重点就是针对资金收支业务,其将对企业生存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在制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时,应根据贷款利率、资产变现等情况,通过设置资产负债率、现金比率等资金风险指标,向管理层揭示资金安全风险隐患,使企业资金链顺畅,为日常生产经营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例如,将资产负债率设置为200%,即当负债总额超过资产总额的2倍时,财务人员就应该向企业管理层提示负债风险的存在,使企业管理层避免因无法偿还贷款而承受一定的财务风险。综上所述,企业在新时期背景下,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在实施前,应积极对经济业务活动流程进行分析,利用监督、评价等手段,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积累素材。同时,在风险预警指标建立过程中,要始终围绕资金监控展开,及时识别出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与风险。
4.4 对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企业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与体系后,财务人员应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对潜在风险进行排查、评估,同时,评估的过程应建立在规范、高效的评估流程之上。首先,财务人员应与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共同商讨,将各个业务流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融合、分类。例如,将生产中的风险归为一类,分别将风险岗位、职责分配给不同的业务部门。其次,财务人员应通过综合评估各类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等级,针对之前不同领域风险分类情况,与风险等级进行结合,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估计划与方案,并相应列出风险防范的
Tags: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