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理、境遇及路径
发员工创新活力。
现有的业财融合研究中,学者在理论层面探讨了业财融合的本质,包括信息融合、组织融合及价值融合[4-5]。业财融合是在信息融合和组织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业财双向融合[6-8]。现有文献还探讨了业财融合在改善企业信息环境[ 9 ]、缓解成本粘性[ 10 ]、提升组织韧性[ 11 ]及降低审计收费[ 12 ]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些研究大多从流程角度分析业财融合对企业的影响,但关于业财融合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仍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特别是业财融合在企业层面的实际应用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尚未得到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的提出[ 13 ]为业财融合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业财融合作为新型生产关系的体现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如何通过业财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业财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理
(一)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2 ]。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升级上[ 14 ]。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和劳动技能直接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新”的劳动者需要发展新的劳动者队伍,培养两类关键人才:一类是具备科技创新实力,能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型人才;另一类是适应时代发展,能够高效运用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例如,腾讯公司汇聚了全球顶尖的互联网科技人才,组建精英研发团队,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突破,成为数字科技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先锋力量。同时,腾讯的业务运营团队熟练运用新型数字化工具,保障社交、游戏、金融科技等业务高效运转,实现前沿探索与市场落地的顺畅转化。“新”的劳动资料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来创造和应用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推动劳动资料迭代升级。劳动资料的“新”可以体现在技术平台的构建上,例如京东通过物流机器人、无人仓库和自动化配送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零售行业的劳动资料,从而极大提升了产品配送的效率和准确性。劳动对象作为一种物质资料,通过劳动者的劳动进行加工使其能够满足社会需要,是物质生产的前提。“新”的劳动对象是指通过科技创新,例如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劳动工具的发展,使劳动对象的种类不断增多,形态也不断拓展。例如,光明乳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如SAP ERP项目)推动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将劳动对象从传统的乳制品生产拓展到全产业
Tags: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